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它由许多持相近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学派组成,最有影响的代表人是马斯洛、罗杰斯和R.梅,以马斯洛、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论和梅的自由选择论为两大理论基础。他们都反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关于意识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在善性的实现,因而在西方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不足以解决人类心理的复杂问题,尤其是人类的信念和价值观问题。70年代末出现了以里奇拉克为代表的用科学方法论加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尝试。

☚ 构造派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

人本主义心理学

当前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尔波特(G.All-port1891—1969)、马斯洛(A.Maslow 1908—1970)、罗杰斯(C.Rogers 1902— )等。崛起于美国60年代。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哲学的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本身出发,反对用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与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来说明意识。呼吁从整体上理解包括道德含义在内的人的动机和人格。特别重视人的意识能超越加乎其上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性,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从而发展了有关“自我”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它对教学改革、管理训练、应用伦理学的研究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过,它尽管反对人兽不分,但仍然忽视人的社会性的问题,并在人的需要、人的自我实现等理论中具有机械论和个人本位主义的思想倾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renbenzhuyi xinlixue

人本主义泛指一种思想体系,它主要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自由。人被视为一种自由的力量,有能力选择他或她所愿意的任何行动路线。很明显,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必然反对决定论观点。它也反对自然一元论和还原主义机械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但它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传统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下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还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反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 而人本主义则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

☚ 策动心理学   新弗洛伊德主义 ☛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Renbenzhuyi xinlixue

是研究人的本性、关心人的价值和潜能、解决与人类有关问题的心理学派。它兴起于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与人类潜能运动和反传统文化运动相应。在西方,被称为心理学中非行为主义和非精神分析传统的“第三势力”。主要代表有A·H·马斯洛、C·R·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的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本身出发,反对用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与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来说明意识。其基本理论是:
❶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坚持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强调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❷从意识经验出发,论证人的价值体系,认为人具有潜在的善性,并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心理潜能,如友爱、自尊、对真善美的追求等,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
❸认为人的需要有层次结构,高级需要(社会需要)在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必要满足的条件下,有可能成为支配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优势力量。人的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即是自我实现。高级需要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比低级需要微弱,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❹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则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客观条件。认为人对自身潜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克服自身的弱点,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人的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系列理论与技术,已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改革和管理等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80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被介绍到中国。

☚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

人本主义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最早创始人是马斯洛,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C.Rogers)、戈尔德斯坦(K.Goldstein)、奥尔波特等。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提倡从人的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主观意识本身出发,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注重对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的研究。提出了有关“自我”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各种技术,对心理治疗、人格心理和教育心理等许多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

亦称“现象学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反对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故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是针对美国后工业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社会下人性异化,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自我选择的产物,以及对传统非人化心理学的否定,对人道主义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人类潜能运动的发展,对现代整体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吸纳,并受现象学、存在主义、东方哲学思想,尤其是道教和禅宗的影响的结果。主要创建者为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布根塔尔等。主要特点: (1)在研究对象上,它不是从动物、患者或一般人中去选取,而是从精英、名人或心理健康者中去抽样。(2)在研究内容上,它主要不是探讨低级心理现象和认知历程,而是专门研究人的高级的整合的动力心理,如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尊严、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等富有意义的根本问题。(3)在研究原则上,它不拘泥于传统心理学的学院式研究,而重视结合广泛的社会问题开展应用心理学的研究。(4)在研究方法上,它不热衷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而采用整体分析和现象学方法。基本理论: (1)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坚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环境影响造成的。(2)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3)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包括自我实现的内涵(完满人性与个人潜能的实现)、自我实现的两种类型(健康型与超越性)、15条人格特征和高峰体验等。(4)以人为中心疗法。旨在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来访者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矫正,以达到心理健康。(5)教育改革论是人本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教人胜于教书,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和过程的学习方式,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培养能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人。(6)超个人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见“超个人心理学”条)。主要贡献:第一次将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首位,阐明需要层次理论及高级需要和动机的重要价值,提出主观经验范式与客观实验范式的构想,倡导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组织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它对西方心理学产生重要而不可低估的影响。如促使行为主义重新思考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突出意义问题的探讨,促进新精神分析加强个体主观体验和自我心理学的研究。但仍存在过分强调人性中生物因素的自然主义倾向和缺乏实证检验与支持。故有人称为“哲学和诗人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亦称“现象学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反对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故被称西方心理学“第三势力”。它是针对美国后工业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社会环境下人性异化,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自我选择的产物, 以及对传统非人化心理学的否定,对人道主义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人类潜能运动的发展,对现代整体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吸纳,并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东方哲学思想(尤其是道教和禅宗)的影响的结果。主要创建者为A.马斯洛、C.罗杰斯、R.梅、J.布根塔尔等。其理论要义:(1)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制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坚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环境影响造成的。(2)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制论。(3)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包括自我实现的内涵(完满人性与个人潜能的实现)、自我实现的类型(健康型与超越型)、15条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与高峰体验等。(4)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旨在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来访者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矫正,以达到心理健康。(5)教育改革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教人胜于教书,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和过程的学习方式,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 以达到培养能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人。主要贡献:第一次将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首位,建构需要层次理论和高级动机制论,提出主观经验范式与客观实验方式的构想,倡导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组织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它对西方心理学产生重要而不可低估的影响。如促使行为主义重新思考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推动认知心理学突出意义问题的探讨,促进新精神分析强化对个体主观体验和自我心理学的研究。但仍存在过分强调人性中生物因素的自然主义倾向和缺乏实证检验与支持。故有人称它为“哲学和诗人心理学”。

☚ 热应激   人格 ☛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为罗杰斯、马斯洛和梅等。此派与存在主义心理学在许多方面近似,把自我实现视为一个主要原则,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人的现实生活体验和现实生活问题,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

☚ 皮亚杰学派   心理学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罗杰斯、马斯洛和罗洛·梅(Rollo May, 1909—1994)等。此派与存在主义心理学在许多方面近似,把自我实现视为一个主要原则,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人的现实生活体验和现实生活问题,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

☚ 认知心理学   目的心理学 ☛
000001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