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2,士以故归之3,而卒赖其力以脱虎豹之秦4。嗟呼!孟尝君特鸡呜狗盗之雄耳5,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6,得一士,宜可以南面而制秦7,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呜狗盗之出其门8,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 1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的公子,受封于薛(现山东滕县南),称孟尝君。他和当时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均以养士闻名,世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传》,即指《史记·孟尝君列传》。 2得士:与“士"相得,指孟尝君能“礼贤下士”。《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家有“食客数千人”。 3士以故归之:以:因为,故:缘故。归:投奔。 4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此指秦昭王十年(前297),孟尝君入秦被囚,后靠门客能为狗盗者潜入宫中,偷白裘贿爱姬,才得以逃离秦国的事。 5特:只不过。雄:首领。 6擅:据有、专有。 7宜:应该。南面:古代君王坐北向南,臣在对面朝见,故称。制秦:制服秦国。 8出其门:出于孟尝君门下。 【译文】 世上的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取得贤能之士的欢心,贤能之士因此都投奔在他门下,他却终于依靠这些贤能之士的力量,从虎豹一样残暴的秦国逃跑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个鸡呜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哪里能够获得贤士呢?要不是这样,他独自掌握着齐国强大的政权,只要得着一个真正的贤士,就应该可以使秦王来朝拜他而制服秦国,哪里还用得着哪些鸡呜狗盗之徒的力量呢?鸡呜狗盗的人出入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集评】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五“笔力简而健,然一篇得意之处,只是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呜狗吠之力哉!先得此数句,作此一篇文字,然亦是祖述前言。韩文公《祭田横墓文》云:当赢氏之失鹿,得一士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不能脱夫子于剑芒。岂所宝之非贤,抑天命之有常? 明·归有光《文章指南》智集:文章简短,难得气长,惟王半山《读孟尝君传》、韩退之《送董邵南序》、内有许多转折,读之不觉气长,真妙手也。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士:凿凿只四笔,笔笔如一寸之铁。不可得而屈也。读之可以想见先生平执拗,乃是一段气力。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通篇只有八十八字,而有四层段落,起承转合,无不毕具。洵简劲之至!然非此等生龙活虎之笔,寥寥数语中,何能得此转折,何能得此波澜。文与可画竹,尺幅而具寻丈之观,此其似之。至议论之正大,尤堪千载不磨。近代·胡怀琛《古文笔法百篇·用笔矫变法》:林西仲曰:《史记》称孟尝君招致任侠奸人入薛,其所得本不是士。即第一等市义之冯谖,亦不过代凿三窟,效鸡呜狗盗脱难之力,何尝有谋国制敌之虑?龙门“好客自喜”一语,早已断煞,而世人不知,动称为能得士,故荆公作此以破其说。篇首崛起,“世皆称”三字,是与龙门赞语相表里,非翻案也。百余字中有起承转合在内,警策奇笔,不可多得。 【总案】 读《孟尝君传》是王安石的读史札记,严格的说是篇既短小精悍而又别开生面的史论。在这篇著名的短篇杰作中,王安石对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异议。他认为真正的“士”应当是经世济时的雄才大略,而绝非孟君所养的有鸡呜狗盗之能的“士”所能比的。这不仅是彻底的翻历史的老案(之前已有人提出异议),而且也不动声色地以史实嘲讽了北宋士大夫呼朋聚党的恶劣时风。 一篇仅88字,四句话的短文,竟把论史与刺时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若非政治家之眼光,文学家之手笔,断难为之。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不足百字的奇文中,起承转合具全,文笔曲折多变,推理严而气势非凡。全文从“世皆”起笔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接着用“嗟夫”一顿,以下连用三个反诘句进行逻辑推理,层层紧逼地把世人的看法:驳得体无完肤。读后既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又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关注,的确是“千载不磨”的范文。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 之秦。 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 强②,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③,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 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特:不过。雄:首领。②擅:占据,凭借。③南面:面向南。古代以 坐北朝南为尊位,通常指君王之位。 【鉴赏】孟尝君,姓田,名文,是战国时齐国贵族,曾为齐相,与当时赵 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都以“好养士”出名,称为“战 国四公子”。“鸡鸣狗盗”的故事讲的是:孟尝君出访秦国,被软禁。门客 装狗,盗得狐白裘献给秦昭王宠姬,宠姬于是劝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孟 尝君急忙离开秦国,跑到函谷关,天还未亮,关门不开。按照出关规定,必 须鸡鸣后才开关门。这时秦昭王已悔,派兵追来。门客学鸡叫,骗开了关 门,孟尝君才得以出关脱难。关于这个故事,一直以来人们都是称赞孟尝 君能养士,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能为他所用,发挥了一技之长。王安石却独 具慧眼,指出孟尝君并非真正会养士,如果养士只获得鸡鸣狗盗者的帮 助,那么真正的士是不会出入其门的。本文观点新颖,反映出作者高超的 识见和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独创精神,是历代传诵的翻案名篇。 本文只有四句,八十八个字,却用一句树靶子,用三句来批驳,把传 统说法驳倒,真乃“千秋绝调”。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的见解新颖独到。 其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王安 石不迷信,不人云亦云,世人羡称孟尝君能得士,他却不这么认为,称其 “岂足以言得士”。二是能提出一种新的衡量士人的标准、一种新的人 才观,即真正的士要有雄才大略,能够经邦济世,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御 敌于国门之外,能制服强秦,而不是只有临时救急的小伎俩。 本文虽短,却起承转合,真是语语转,笔笔紧,笔法曲折,结构严密。 四句中第一句揭出传统观点作论题,树立批驳的靶子,为起;第二句破除 “能得士”之俗见,为承;第三句破除“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为转; 第四句破除“士以故归之”,为合。真是言简意赅,醒人耳目。其结构之严 密还表现在破中有立,以立为破,立破一体。第二句破除俗见的同时也树 立起一个新的人才观:真正的士应能经邦济世;正因为树立了真士标准, 所以才能说鸡鸣狗盗之徒非士。第三句在破鸡鸣狗盗之功不足取,仅为 小伎俩时,又设定了真士的作用,即可以做南面而制秦的大事业。 本文大笔如椽,“笔力简而健”,其学术上的标新立异充分体现出北宋 改革家的宏大气魄。清初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评论道:“凿 凿只是四笔,笔笔如一寸之铁,不可得而屈也。读之可以想见先生生平执 拗,乃是一段气力。” 张兰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34-335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