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京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京官 京官中国古代笑话。有孝廉为京官,颜以“文献世家”于门。 一夕,人以纸糊其两头字曰:“献世。”孝廉怒,命仆骂于市。又一夕,糊其“文”字上一点,曰:“又献世。”孝廉怒骂如前。则再糊其“家”字上一点,曰:“献世冢。”《寄园寄所寄》卷十二《插菊寄笑谭》 ☚ 鱼鳖不可胜食也 京官悭吝 ☛ 京官 京官唐代自宰相以下在朝廷做官者称京官,京官相对于在地方做官的外官而言。内中常参预朝谒者称常参官,不常参者称未常参官。宋称常参官为升朝官或朝官,未常参官为京官。宋初,文臣自太子中允、赞善大夫、太子中舍、洗马以上,武臣自内殿崇班以上为朝官,自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以上至大理寺丞、秘书省著作佐郎为京官。元丰改制后,相应阶官文臣通直郎、武臣修武郎以上为朝官,承务郎以上至宣德郎称京官。 ☚ 权知 朝官 ☛ 京官jīngguān〈名〉在京城供职的官员。 京官jīng guān在京都任职的官员(主要指在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官):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六·129) 京官 京官鸾堤 ☚ 下官 地方官 ☛ 京官 京官在国都京城为官官员的通称。一般指在中央各部、院、监、寺及京城所在府、县大小官吏。《明史·选举志》: “京官考核之制稍有裁酌,俱由其长开具送部核考。” ☚ 劲捷左旅上大夫 京堂 ☛ 京官jing guanofficials with posts in the capital 京官古代一般称中央系统的官员为京官。宋朝称秘书郎以下未常参官为京官,其阶在宣德郎以下至承务郎。京官皆属吏部。参见“朝官”。 京官职官总名。唐代,京师官有常参官与未常参官之别。所谓常参官,即参朝班官,通称“京官”;未常参官,即不预朝班官(《长编》卷22丙午条)。至宋代,未常参官改称京官,其意义已与唐代不同。北宋前期,文臣迁转本官阶,自将作监主簿以上至秘书郎、著作郎、太常丞、宗正丞、秘书丞阶,共七阶(《宋史·舆服志》四、《宋史·职官志》9《文臣京官至三师叙迁之制》)。神宗元丰五年改官制后,易为寄禄官承务郎以上至宣德郎五阶为京官。北宋前期京官七阶为:❶将作监主簿、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元丰五年易为承务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