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初步解决温饱的地区和农户很不稳定且标准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初步解决温饱的地区和农户很不稳定且标准低 1.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初步解决温饱的地区和农户很不稳定且标准低这就是“三不”:不平衡,不稳定,水平不高。不平衡,就是到1992年底,河西地区(古浪、天祝县除外)90%以上的农户解决了温饱,从总体上看,已经开始进行小康工程建设;中部地区有70%左右的农户解决了温饱(其中50%的农户比较稳定),还有25%左右的农户处于温饱线(人均年纯收入300元,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以下,其中还有10%左右的农户处于特困线(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以下,另有5%左右的社会救济户未包括在内。县与县之间也很不平衡。一些搞了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县温饱问题解决得面大.标准也高,且比较彻底;而没有搞大中型骨干工程的县,如永靖、东乡、环县、静宁、庄浪、定西等,则仍然有较大的贫困面。不稳定,就是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一些农户,由于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性改善,仍然受制于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是否适时,亦即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饭”,加之解决温饱的时间不长,农民家底不厚实,所以还经不起自然灾害和家庭变故(如病丧嫁娶等)的考验。在已解决温饱的农户中,有20%左右的农户仍然处于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的境地,每年的返贫率10%—15%。水平不高,就是解决温饱仍然是低标准的,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部地区1992年为430元,比全省平均数489.5元低59.5元,低12.2%,比全国平均数783.99元,低353.99元,低45.2%;同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中部地区为280.5公斤,比全省平均数368.5公斤低88公斤,低23.9%,比全国平均数501公斤低220.5公斤,低44%。造成这种低水平的原因,主要是农业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乡镇企业刚刚起步,规模小,层次低,农民收入少,对农业的投入少,单位面积产量低。同时,县级财政困难,不仅无力投入,反而大部分要靠国家补贴过日子。乡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中部地区80%左右的村是“空壳村”。 ☚ (一) 主要问题 2.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大的改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