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运动的伟大影响下,为了冲破文学领域中封建主义一统天下的死气沉沉的局面,以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革命的要求,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早在《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等人就指出“吾国文艺,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新青年》述就统一语言、“采用国语”问题进行讨论。李大钊在创办《晨钟报》时,更发出了要掀起一个新文艺运动的呼声。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文化革命运动的第一篇宣言。文中认为改良文学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同时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相接近,以白话文学为“正宗”。这些主张,抨击了旧文学,顺应了历史的要求,但尚未真正触及文学革命的具体内容,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点滴“改良”。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文学的“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一口号较之胡适的“八事”,态度更为坚决、彻底,显示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张扬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纷纷发表文章响应,推波助澜地促进了文学革命的开展。代表文学革命战斗业绩的,首推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并且以白话写出,反映了新文学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巨大革新。在此前后的许多文学作品,如刘半农的新诗《相隔一层纸》、叶绍钧的小说《这也是一个人?》、郭沫若的诗《凤凰涅槃》《匪徒颂》等,或者取材现实,揭露社会的黑暗严酷,或者借助想象,歌颂叛逆精神和新的思想,都是文学革命的重要成果。与此相应的是,文学的语言形式也获得了大解放。特别在“五四”之后,白话文不仅在文学领域,而且在整个文化领域,都成了席卷一切之势,致使北洋政府教育部终于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在文学观念上,更多的人接受了“文学为人生”、“表现人生”的主张,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逐渐取得优势。在介绍外国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俄国进步文学作品的介绍,给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外,新文学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大批新文学作者和文艺青年的涌现,也为以后的革命文学运动作了准备。五四文学革命运动高举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鲜明旗帜,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尽管它还存在着某些弱点或局限,如对待具体事物缺少历史的批判精神,未能使新文学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等。但是,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真正伟大的革命,它揭开了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光辉一页,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 文学运动·论争·思潮和事件 关于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论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