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保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保户wǔbǎohù我国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后,农村中指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因而依照政策给予“五保”(保吃、保穿、保烧、儿童保教、老人死后保葬)待遇的农户。王安忆《小鲍庄》:“‘~’在人们心目中,就算是‘绝户’的代名词了。”|陈忠实《初夏》:“你说让队里给我帮工,还说对我家按‘~’照顾,我给俺哑巴老婆说,看看,党对咱有安排哩!” 五保户wǔbǎohù我国农村中享受五保待遇的人。例如:“尤其听说‘老端爷’当了‘五保户’,就是说他入了‘养老院’啦,我更是说不出的高兴。”(《新观察》1957.9.17页)“有的青年主动给烈军属、五保户挑水、买煤、买米。”(《红旗》1972.8.69页) 五保户我国农村中没有劳动能力、没有亲属供养、依靠集体经济组织保障其生活的住户。这种制度始于五十年代。具体内容是:对于农村中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保障的鳏、寡、孤、独住户,集体经济组织要做到“五保”,即保吃、保穿、保烧(指燃料)、保教(指家中的儿童和少年)、保葬。“五保户”制度是我国农村中社会保险的一种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关心人、爱护人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对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推行计划生育,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五保户five guarantees family中国农村中享受“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等社会保险的农户。一般都是丧失或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者。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障和供给其基本生活需要,费用由公益金中开支。 五保户中国农村缺乏劳力、生活无助的鳏寡孤独者。由政府和集体给予统一安排照顾,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是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 五保户中国农村集体经济中,由集体经济组织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员或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和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所谓“五保”就是对这些人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做到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使他们生养病死都有指靠。这一项制度在农村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以后,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五保户 五保户指我国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村里享受“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待遇的农户。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社会主义原则而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险。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应当在生产上给以适当安排,使他们能够参加力能胜任的劳动;在生活上给以适当照顾,做到“五保”,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保障。五保户所需费用一般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金中开支,或由各个承包农户和自营农户合理分摊,共同承担。 ☚ 基本守法户 专业户 ☛ 五保户 五保户我国农村享受“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农户。一般是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对一些没有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在生产上给予适当安排,使他们能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五保户所需费用一般属社会救济性质。以往长期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金中开支,现在则一般由各个承包农户和自营农户共同承担。 ☚ 敬老院 农区 ☛ 五保户 五保户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中享受保吃、保穿、保烧 (燃料)、保教 (少年儿童)、保葬等社会保险的社员或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和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实行“五保”的费用,一般由集体经济的公益金中开支。1956年6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废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以适当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排,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 小农经济 农村产业结构 ☛ 五保户wu bao huhousehold enjoying five guarantees 五保户five-guarantees family 五保户five-guarantee household 五保户household who enjoys the “five guarantees” 五保户household enjoying the five guarantees(childless and infirm old persons who are guaranteed food,clothing,medical care,housing and burial expens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