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十世纪医史学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十世纪医史学家

二十世纪医史学家

十九世纪末,经过各国医史学家的努力,医学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今介绍其中儿位影响与贡献较大的国外著名医史学家如下:
苏德霍夫(Sudhoff,K.1853~1938) 德国医史学家、古希腊学家和语言学家。1853年生于法兰克福;1875年毕业于埃朗根,在去莱比锡之前行医达三十年之久,但是,他在临床工作之余,潜心于医学史的研究,曾多次去意大利调查图书馆与博物馆。1901年创办德国医史学会,1904年在莱比锡大学开设医学史讲座,1905年创建莱比锡医学史研究所。该研究所是以德国医史学家普希曼(Puschmann,T.1844~1899) 捐赠的五十万马克的遗产筹建起来的,所内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苏德霍夫任首任所长。1908年创办《医学史文献》,又称Sudhoff文献。苏德霍夫一生致力于医学史研究,发表论文五百多篇,加上书评小品达二千篇之多。苏德霍夫于1876年即着手研究巴拉萨尔塞斯的手稿,于1933年完成了十五卷巴拉萨尔塞斯文集的校释工作。此外,对于牙科史、萨勒诺医学校、德国古板医书、中世纪的解剖、梅毒的起源、早期鼠疫文献等,均作过深入研究。苏德霍夫竭力阐明医学史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既可增广医学生的文化知识,又是培养医生道德的最好园地。医学史与一般文化相联系,可以弥补专门化的缺陷。苏德霍夫明确提出医学史必须兼通现代医学和历史的人才能胜任。西方医学史学科在他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嘉里逊(Garrison,F.H.1870~1935) 美国医史学家。早年毕业于霍普金斯艺术学校,毕业后在华盛顿外科总医院任职员,同时在乔治敦(Georgetown)学院学习医学,1893年获博士学位。由于他对临床工作缺乏兴趣,坚持在霍普金斯医史研究所图书馆工作,前后历时40年之久。嘉里逊在图书馆从事“医学索引”的编辑工作,得使他熟悉大量的医学文献。嘉里逊以文献学的知识为基础从事医学史的研究与著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13年出版《医学史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Medicine),此书以一般文化史为背景,收集了丰富的医史资料,加上优美简炼的文笔,立即赢得了好评,被认为是医学史的标准著作。自1913年出版后,复于19171921、1924、1929年再版四次。此书名为入门,实为九百页的巨著,其中涉及3,600位医学家著作,包含有丰富的引证,几成为医学生或从事医学史研究工作者探索每一个论题的起点。嘉里逊另撰有一系列医学史论文。1933年出版《医学史名著标准校订本》,1943年经莫顿(Mor-ton,L.T.)校订,改名为《医学文献提要》(A Medical Bioliography)再版,其中包含5,506部古今医学名著的简明提要,按类编辑,是医学史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
纽伯格(Neuburger,Max 1868~1955) 奥地利医史学家。生于维也纳,在学生时代即爱好医学史,对神经病理学有特殊兴趣,1897年即写出神经学史的论文。1898年任维也纳大学医学史讲师,1899年任医学史研究室主任,1912年任医学史教授。纽伯格著作宏富,计有医学史著作十八册,论文二百篇。他的两大册《医学史》颇有特色,发掘了许多宝贵史料,对民间医学、希腊医学和阿拉伯医学叙之颇详。第二册为中世纪医学史,采取综合法叙述,并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此书在欧洲医史界颇有影响,1906年初版,1911年再版。纽伯格除研究奥地利医学史外,对德国、英国、西班牙、墨西哥、土耳其等国的医学史也作过研究,他的论文有不少是关于专科史的,包括神经病理学史、生理学史、神经病学史、卫生学史、抗生疗法史等。纽伯格试图用哲学观点来论述医学史,他认为医学史的任务不单是搜集古代文献,而是要研究和了解医学的现在和将来的远景。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占奥地利时,纽伯格被驱逐出国,后赴英国,曾在维尔康医史博物馆工作十年。1952年返回奥地利时已是84岁高龄老人。由于他的影响,维也纳大学一度成为欧洲医学史的研究中心之一。
辛格(Singer,C.1876~1959) 英国医史学家。生于坎伯韦尔,父为著名的希伯来文学家。189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继续进修医学,1905年获牛津大学的医学士学位。早年在新加坡、伦敦等地行医,并从事病理和肿瘤研究。1914年应奥斯勒(Osler,sir. W.1849~1920)之邀,赴牛津从事病理学工作,同时进行医学史研究,最后成为专业医学史工作者,在牛津大学讲授生物学史、伦敦大学讲授医学史。1929、1932年应邀两度赴美讲学。1922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医学史会议,辛格担任大会主席;193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科技史大会担任大会主席。1928~1931年任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1947~1950年任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48年被选为皇家医学会名誉会员。辛格著作宏富,主要著作有《英国古代魔术与医学》(Early English magicand medicine. 1920)、《医学简史》(A short Historyof medicine 1925)、《希腊生物学和医学》(Greek Biologyand Greek medicine 1922)、《血液循环的发现》(TheDiscovery of the 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1922)、《解剖学之进步》(Evalution of Anatomy,1925)、《生物的故事》(1931)等。
西格里斯(Sigerist,H.E. 1891~1957) 瑞士医史学家。生于巴黎,父母为瑞士人。早年在喘士苏黎世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医,1917年获博士学位,苏黎世大学授予无薪的医学史教席。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瑞士军队服役,任军医两年。战后,西格里斯去莱比锡师事苏德霍夫。学成后返回苏黎世大学任医学史讲师、副教授等职。1925年苏德霍夫退休,西格里斯继承老师的职位,任德国莱比锡医史研究所所长。1932年赴美,继韦尔奇(Welch,W.H.1850~1934)之后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史研究所所长。1933年1月创办《医学史通报》。西格里斯在霍普金斯医学史研究所主持工作二十年,对霍普金斯研究所的扩充、医学史师资的培训、创办医学史杂志、成立医学史学会均起过重要的作用。西格里斯曾到过欧美各国考察讲学,获得几个大学的名誉法学、哲学、文学博士学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史学家,而且是一位语言学家,掌握十四种文字,其中包括英文、希腊文、拉丁文、俄文、汉文、梵文、阿拉伯文等。西格里斯著作宏富,主要有《人与医学》(Einführung in die Medizin,1931;英译本Man and Medicine 1932;中译本,顾谦吉译,商务印书馆,1936)、《名医传》(The great Doctors1933)、《瑞士医学》(1924)、《美国医学》(1933)、《文化与疾病》 (Civilization and Disease,1943)、《医学史》(AHistory of Medicine,1951,1961)等。
西格里斯首先提倡“社会医学”,认为医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因为医学的目的是社会性的,因此,医学史不能仅限于医学科学的历史、学院和个人的历史,还必须包括社会中的病人和医生的历史。他为了研究苏联医学,曾用了三年时间学习俄文。1934年组织美苏医学会,发行《美苏医学评论》(双月刊,1947年停刊),任总编辑。1935、1936、1938年先后三次赴苏考察,著有《苏联医学和保健》1947;中译本,宫乃泉译,华东医务生活社,1951)。
1947年西格里斯辞去霍普金斯医学史研究所的职务,返回瑞士潜心著述,计划历时二十五年完成八大册《医学史》,惜只完成二册(《原始社会医学·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医学》(1951)、《古代希腊·印度·波斯医学》(1961),不幸病逝。西格里斯曾在美国等地鼓励和注意研究中国医学。解放前曾是中国“医史学会”的名誉会员。中华医史学会曾由他介绍加入国际医史学会。
卡斯蒂格略尼(Castiglioni,A.1874~1952) 意大利医史学家。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1890年到维也纳医学院学医,1896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一度从事医疗工作。在维也纳期间曾受奥地利医史学家纽伯格的影响,对医学史发生了兴趣,遂致力于医学史工作。卡斯蒂格略尼曾在栖纳(Siena 1921)、帕多瓦(Padua 1922~1938)和佩鲁贾 (perugia 1934~1938)等大学教授医学史,后到美国,1953年1月21日逝世。卡斯蒂格略尼写了一部《医学史》,初版于1927年,以意大利文发行,1936、1949年又两次再版,1941、1947年又先后两次刊出英文版。意大利文版侧重于意大利医学史,英文版侧重于世界医学史。由于此书材料丰富(计一千余页,插图五百余幅)赢得了国际医史学界的重视,先后被译成五种文字。中文译本也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小川鼎三(1901~1984) 日本医史学家。192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原研究神经解剖学,后专攻医学史,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和顺天堂大学医学史研究室主任和教授,生前一直是日本医史学会主席。著有《医学の历史》等书,校注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纲要》,并为《日本医学百科全书》编委,负责医学史部分。对日本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的研究有一定贡献。

☚ 红十字会   伊姆荷太普 ☛
000138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