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评曹操骄伐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指挥大军南下,轻取荆州,吓跑了刘备,震惊了群雄,一时不无骄气。益州牧刘璋听得曹操取了荆州的消息,派张松前去向操致敬。曹操有点轻视其貌不扬的张松,不采纳杨修“辟松”之谏。张松含怨而归,劝刘璋“绝操,与刘备相结”。(后来,刘璋还迎接刘备入益州)。 司马光于《通鉴》记了此事,并引来习凿齿之论。习氏指出: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于葵丘之会,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这都是多年努力而败于一旦的 “可惜”之事。 骄者必败,这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很值得人们切记。历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魏、蜀、吴三国鼎立,有着种种复杂的历史因素,但与曹操的谋事与思想不无一定的关系。假如曹操当时能通过礼遇张松而结好刘璋,又能于赤壁之战运筹得当而取得胜利,则公元三世纪的中国也不一定出现 “三分天下”的局面。习凿齿此论,足以为骄者戒,也可以供所有谋事者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