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元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人参、炙黄芪各三至五钱,炙甘草一至二钱,炒升麻五至七分,炒白术一至二钱。水煎服。功能补气升阳固脱。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症。如兼阳气虚寒者,加肉桂、附子、干姜; 如兼滑脱者,加乌梅二个,或文蛤七至八分。 举元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组方药物】 人参 黄芪(炙)各9~15克 炙甘草3~6克 升麻1.5~2克(炒用) 白术3~6克(炒) 【制剂用法】 上药5味,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温服。 【主要功效】 益气升阳。 【适应病证】 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者。 【加减应用】 兼阳气虚寒者,肉桂、附子、干姜随宜佐用;兼滑脱者,加乌梅2个,或文蛤2~3克。 举元煎jǔyuánjiān《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方。人参、黄芪各三至五钱, 炙甘草一至二钱, 升麻五至七分, 白术一至二钱。水煎服。治气虚下陷, 血崩血脱, 亡阳垂危等证。 举元煎 举元煎本方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稍予精简药味而来。方由人参、黄芪(炙)各三、五钱,炙甘草一、二钱,升麻(炒用)五、七分,白术(炒)一、二钱组成。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功能补气摄血,升阳举陷。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症见血崩出血量多,漏下淋沥日久,血色均淡红,质清稀;经期量多,过期不止,色淡质稀,面色㿠白,气短懒言,心悸怔忡,小腹空坠,肢软无力。 本方所治证属气虚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所致。治以补气摄血法。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摄血,其中黄芪与升麻相配,升麻的作用是引补气药起到“升提”,“举元”的作用,正如李杲所说:“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人参、黄芪非此引之,不能上行”。《本草纲目》谓其治“崩中、血淋、下血”。上药配合,以补为主,补中寓升,可收补气摄血,升阳举陷之功。本方是一张药简力专的升补方,常用于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的崩漏、月经过多之证。 临床以出血色淡,质稀无块,面色㿠白,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虚大无力为辨证要点。原方加减:“兼阳气虚寒者,桂、附、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二个,或文蛤七、八分”。现临床上对于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气虚下陷不能摄血者,亦可用本方加减治疗。阴虚火旺、月经过多之证,均非本方所宜。 升阳举经汤(《兰室秘藏》卷中) 肉桂(去皮,盛夏勿用,秋冬用)、白芍药、红花各五分,细辛六分,人参(去芦)、熟地黄、川芎各一钱,独活根、黑附子(炮制,去皮脐)、炙甘草各一钱五分,羌活、藁本(去土)、防风各一钱,白术、当归、黄芪、柴胡各三钱,桃仁(汤浸,去皮尖,细研)十个。上药㕮咀,每服三钱,若病势顺,当渐加至五钱。每服水三盏,煎至一盏,空心热服。功能温补益气,升阳摄血。主治脾虚气陷,经水不止。 调经升阳除湿汤(《普济方》卷三百三十) 柴胡、羌活各钱半,防风一钱,蔓荆子七分,独活半钱,苍术一钱半,甘草(炙)一钱,升麻一钱,藁本一钱,当归(酒制)半钱,黄芪一钱半。 上药㕮咀,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以洁净新汲水五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热服,待少时,以早饭压之。功能益气升阳,调经除湿。主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 ☚ 补中益气汤 升阳益胃汤 ☛ 00004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