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固回民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固回民起义

 1938年11月25日,甘肃海原和固原(今均属宁夏)回民数千人,因不堪国民党军队的压迫和侮辱,举行起义,攻打隆德,消灭国民党军队一个营又一个连。起义坚持一月余,在国民党军队优势兵力围攻下失败。1939年4月11日,海固回民再次起义,参加群众包括汉族达八千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英勇斗争,经四十余日战斗,起义群众死伤二千余,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失败。1941年4月8日,海固回民包括汉族群众二万余人进行第三次起义,消灭国民党军队一个团又一个营,缴枪千余枝,最后被镇压。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群众在马思义率领下边走边打,投奔陕甘宁边区,到达延安时,仅剩二百余人,后扩编为八路军回民抗日骑兵旅。

海固回民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三次回民起义。1939年元月、5月和1941年5月,先后发生在宁夏海原、固原,史称“海固事变”。因国民党陈诚部队在海固地区抓兵,强迫入伍回民吃猪肉,烧毁清真寺,横征暴敛,污辱妇女等暴行引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1939年元月15日,海原沙沟、白崖、固原红崖堡回族农民在马国璘、马英贵等领导下,率先发动起义,提出“反蒋抗日,救国抚民”、“杀贪官、灭土豪,打富济贫”、“汉回同胞一体同仁”等口号,得到回汉群众之响应,拥众万余,编为6个团。以马国 为司令,马英贵、马少敬为副司令。国民党八战区调军进行围剿,多次被义军击溃。后因内部分裂,马国璘受重创转匿西山,马英贵轻信假“和谈”,被诱杀,起义失败。同年5月26日,马国瑞、马喜春等领导海原回民在艾莴湾(今西吉白崖)举行第二次起义。以“五族共和”、“救国救民,受压迫的回汉同胞是一家”等口号,张家川、海原、隆德、泾原等地4000余回民纷起响应。攻克国民党据点。号称“崇义军”。后义军遭胡宗南部包围,弹尽粮绝,马国瑞、马喜春阵亡,起义再次失败。1941年5月3日,该地回民又在马国璘、马思义和马国璠等领导下,举行第三次起义。击溃国民党191师、预备7师,经平化,转战隆德,进入张家川,全歼191师一个团千余人。后遭陕甘国民党部队包围,义军突围,退守固原。因内部分裂,马国璘被诱捕、惨遭杀害,马思义、马国璠率余部200多名,进入陕甘宁解放区,投奔中国共产党。

海固回民起义

海固回民起义

又称 “甘肃回民武装起义”,或“陇东回民起义”。1938年至1941年间,甘肃省东部海原、固原回民共爆发了三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起义。1938年11月25日,海、固回民提出 “单独组织自己抗日武装”的口号,集合数千人,攻打隆德县城,歼灭国民政府军一个营和一个连,坚持斗争月余被镇压。1939年4月11日,海固回民8000余人再次举行起义,反对国民政府征兵征粮,要求自己组织抗日队伍。坚持月余,再次被镇压。这次起义,大量的汉人参加了起义。1941年4月8日,海固回汉人民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第三次武装起义。2万多起义军同国民政府展开激战,歼灭国民政府军一个团和一个营,缴获1000条枪支。这次起义,声势浩大,震撼了国民党在甘肃的统治。但终因起义得不到好的组织而被镇压。起义军200余人投奔延安,后来参加了抗日战争。

☚ 海协与海基会台北会谈共同新闻稿   海岸巡防司令部 ☛
000018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