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国图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国图志

 书名。魏源编著。受林则徐嘱托,据其主持翻译的《四洲志》及中外文献资料整理而成。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底成书,初刻本五十卷,1847年增订为六十卷,1852年(咸丰二年)扩编为一百卷。叙述世界各国地理状况和历史政情,为国人自编最为详备的介绍世界史地的书籍。分析鸦片战争经验教训,歌颂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业绩,要求改革国内弊政,寻找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之道。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造船制炮,“师夷长技以制夷”。对近代中国的思想界乃至日本明治维新都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海国图志》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清魏源撰。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晚年信佛,法名承贯,湖南邵阳人,曾与龚自珍、林则徐等人结成宣南诗社,后入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幕,协其编成《皇朝经世文编》,对近代经世学风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生活于中国历史上剧烈变化的时代,目睹了国困民疲,吏治军诒败坏,财政拮据的现实,深感清王朝统治的危机日深,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广州设译馆,编成《四洲志》,《华事夷言》,1841年夏,林则徐被贬远戌新疆,作者承林之托,潜心10年,编成《海国图志》。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作者痛定思痛,认为必须改变闭关锁国、牢笼自守的局面,对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陈腐陋见必须扬弃,应该正视“夷之长技”而不是把外国技术视为“奇技淫巧。”因此大胆提出“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抗御外侮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使之“尽成中国之长技”,为我所用。此书曾先后3次刻版,原刻本50卷,后扩为60卷,最后增补至100卷。书中原叙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全书叙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船舶驾驶与制造、铁路、火器弹药的使用等,检讨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战和的利弊得失,论述了抵御西方强国的战略战术,倡议建立译馆、设船厂、置炮舰、加强海防设施等一系列措施,阐述西方国富兵强的原因在于“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提出“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书中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为“筹远”之议,实对改良主义运动以影响。为撰成此书,作者曾亲赴广东、香港、澳门等地调查、搜集资料,书中征引西人所著之书10余种,国人所著之书70余种,且附有世界各国总图75帧,轮船、火器模型图等,堪称图文并茂。此书是近代中国人编纂的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可算作一部当时中国人关于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梁启超曾称:“数新思想之萌孽,其因缘固不得不远溯龚、魏”。此书1851年传入日本,因书中印有天主教字样,触犯日本幕府锁国禁令,被视为禁书,不久解禁而出版日译本,广为流播,成为19世纪中叶日本朝野上下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启蒙书籍,对日本维新派尊攘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激励作用。

此书初、二版刻于扬州,第三版刻于高邮,今有咸丰三年(1853)古微堂刻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书局石印本。

海国图志

世界地图。清魏源(1794—1859)撰。七十四幅。源字汉士,号默深, 湖南邵阳人。屡试不第,后入内阁,阅览朝廷大量图书,档案。受林则徐嘱,以《四洲志》为基础撰图志,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书。 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对外关系、生产技术、战舰火器等,图文并茂,被誉为“国人谈瀛海故实之开山”,实为我国第一部介绍世界地理的地图集。其中历史沿革图八,中国居四,外域四各大洲及所括国家分图含:亚细亚、利未利亚、欧罗巴、亚墨利加及南极五大洲。亚细亚总图一,后分二十五幅各国图;利未利亚总图一,后分二十三幅各国图;亚墨利加洲总图一,后分十一幅各国图。南极洲图,因地荒无人,故未画及。此图体例:先两半球图,后画大洲及所括各国分图格式,至今仍为编制世界地图集所沿用。绘法用经纬控制法,纬以赤道为起始,经度以穿巴里亚利斯岛的子午线为零度。全球分东经一百八十度,西经一百八十度。用经纬做控制,绘成全图乃是我国制图学史上关于世界地图集方面的开创性著作。投影选择,各洲一般用圆锥投影,而澳大利亚选用墨卡托投影。比例尺大小不一,有1:100万和1:1000万等多种不同比例。符号设计多保持古图特征。笔架法表示山脉,双曲线表示河流。历史沿革图,今名以阳文,古名以阴文区别古今变化。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十卷本、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十卷增补本和咸丰二年(1855)百卷本。

《海国图志》

地理著作。清代魏源(1794~1857)编著。林则徐(1785~1850)在广州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抵御列强侵略,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书中记叙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受林则徐委托,以《四洲志》为基础,又参考其他文献资料于翌年(1842)编成《海国图志》,50卷。此后,又有60卷(1847)和100卷(1852)刻本。本书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被后来的洋务派部分地接受。维新派康、梁等人受本书影响,决心“求教西学”,倡导变法。本书远销日本,日本志士竞相阅读,翻刻成风,共有22个翻刻本,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一定影响。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史地志。一百卷。清魏源(生平见《圣武记》条)编。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一些较为开明的中小地主官僚鉴于战事的失利,悲愤填膺,在倡导革新,整饬内政的同时,开始急切地探索世界大势,以求得“御夷之策”。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作者开始应用林则徐《四州志》及历代史志和明以来岛志中的有关资料,编撰此书,以作为了解“夷情”、“讲画”时务的材料,其自叙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至次年十二月完稿,成书五十卷。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又增补为六十卷,后复穷数年之力,扩成一百卷本。
《海国图志》有东南洋各国、西南洋印度、小西洋利未亚洲和西洋欧罗巴各国沿革图四幅。作者把中国历史上对外国的古名旧称一一用阴文标上,如朝鲜有高丽、新罗和百济等旧称,中印度有天竺、身毒、痕都、温都、忻都等古名。给后人研究以很大的方便。书中,指出了郑和下西洋图的许多错误,如将柯枝、古里、小葛兰画为一岛,将旧港小爪哇与苏门答腊画为一州等,一一予以纠正。所绘图形虽粗劣,但不再把一个较熟悉的小地方画得很大、很详细,把不熟悉的荒山大海画得很小,能注意彼此间的比例,这实是中国地图学史上的一大进步。作者对东南洋各国史地的研究用力颇大。除撰写《叙东南洋》外,还写有按语近二十处,多则数百字,少则百十字,或补充,或考证、辨误等。其主要内容是,反对鸦片输入,赞扬越南严禁鸦片,介绍越南、缅甸等国的抗英斗争经验,总结吕宋、爪哇亡国的历史教训,以期为中国抵抗侵略提供借鉴。此书征引中外古今多种著述,用十七卷的篇幅,叙述大西洋欧罗巴洲各国的史地情况,涉及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建置沿革、政教风俗、气候物产、交通贸易等各个方面。其涉及的国家之多,记载范围之广,均为前此有关西洋史地书籍所不及。其中对英国历史的介绍与研究所占篇幅尤大。指出英国之所以富强,是由于“不务行教而行贾”,“佐行贾以行兵”,是“兵贾相资”的结果。
《海国图志》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明确提出“地气天时变,则史例亦随世而变”的史学命题,要求顺应历史潮流,重视世界史地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如主张把研究建立在较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应从“立译馆翻夷书”入手,尽量采用外国人的著述,“以西洋人谭西洋”,“以夷人谭夷地”,避免“以中土人谭西洋”的牵强附会之弊。还主张研究应加强系统性,以及注意到东西方历史的联系和对比。书中的《南洋西洋各国教门表》,分别对佛、回、基督教等宗教和中西纪年历法作了对比考察,露出了“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的近代史学方法端倪。其划时代意义还在于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使中国人在当时不仅看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惊涛骇浪,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而且还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银行、学校等新事物,并朦胧地看到了西方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跨出了中国人认识近代世界的重要一步。
《海国图志》是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史学史上起过巨大深刻影响的重要著作。但是,由于受当时学术水平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还不是一部完善的著作,全书除《筹海篇》和各部分的叙文、按语以及《元代北方疆域考》等文字为作者撰述外,其余大多是辑录他人著作汇编而成,对其中原有的欠缺和错误,未作较多的纠正。如百卷本所辑之世界各国分图,虽然大体方位已备,国名、地名也大多与今名相同,但由于原来的绘制技术差,因而在位置、形状、距离等方面亦多偏差处,作者也未一一加以指出和纠正。而作者自己撰述的文字和某些主要论点,也多可议之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者能编撰如此煌煌巨编,实属难能可贵,其缺点只是白璧之微瑕,成就和贡献是主要的。
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初刻(五十卷)本、道光二十七年(六十卷)扬州刊本和咸丰二年(1852)高邮刊本(一百卷本)。此后一百卷本的翻刻本极多,并流传日本。

☚ 圣武记   瀛环志略 ☛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Haiguotuzhi

。 魏源编撰的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巨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以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原书为英人慕瑞著《世界地理大全》)的译稿为基础,又补充了明朝末年以来直至鸦片战争以前西方人所写的关于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和科技资料,以及中国历代史志和中国研究西方的有关著作,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编为50卷刊刻出版。1847年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再次刊于扬州。全书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之道。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热情歌颂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业绩,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主张避敌之所长,攻敌之所短,不与敌在海上交锋,而在内河严密布防,诱敌深入,然后予以堵截歼灭。并提醒人们警惕“鄂(俄)罗斯兼并西北”。是当时中国人自编的最为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

☚ 古今图书集成   世界上古史 ☛

海国图志

书名。魏源据林则徐《四洲志》和其他资料编著。1842年初刻本50卷,后扩至100卷,为当时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科技等情况的著作,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对清末思想界影响很大。

海国图志

书名。清代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论述海防筹策的著作。魏源编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编著成书,50卷;二十七年,增为60卷;咸丰二年(1852年),续增至100卷。定名《海国图志》。其体例为分篇编排,有述有议,有图表有志。内容包括:筹海,地理沿革,地志,战舰,火器,制造工艺,宗教,历法,货币等。作者在《序》和《筹海篇一》中,提出“攻夷”方略: “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变古愈尽,利民愈甚”的政治改革思想;建议引进西方海军科学技术,开设造船厂和火器局, 自行建造战舰,制备炮械,培育人才,建立一支中国近代海军,以抵御外侮。

海国图志

一百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 进士。曾任内阁中书,从武进刘逢禄学 《公羊》,通今文家说。道光二十一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加浙东抗英斗争。因清政府战和不定,主和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撰《圣武记》一书。后又受林则徐嘱托,撰《海国图志》一百卷。《清史稿》及《清史列传》俱有传。此书乃根据林则徐所译之《四州志》,及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近日夷图夷语编纂而成。书中提出“筹夷事必知夷情,知夷情必知夷形。”更提出了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倡导学习外国制造战船、火器的先进技术。在军队建设上,主张裁撤冗兵冗员,加强训练,提高军队素质。又提出调客兵不如练土兵,水师将弁用舵工炮手出身等等,为人所称善。并提醒人们警惕“鄂(俄)罗斯兼并西北”,可谓见微知著。此书对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日看来,仍不失其军事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此书道光二十二年(1842)初刊本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刊本扩为六十卷。咸丰二年(1852)古微堂刊本为一百卷。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书名。清魏源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根据《四洲志》等译稿和其他大量文献资料整理而成。次年初刻,仅五十卷49万字。道光二十七年 (1847) 刻本扩为六十卷。咸丰二年(1852) 刻本增补为一百卷84万多字。主要叙述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全书图文并茂,论述兼长。有咸丰三年 (1853年)古微堂刻本,光绪二十一年 (18 95年) 上海书局石印本传世。

☚ 皇舆要览   禹贡说 ☛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书名。清魏源编著。1842年刻本五十卷、1847年刻本扩为六十卷、1852年增补为一百卷。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历法、宗教、风土人情的著作。1841年作者受林则徐嘱托,根据《四洲志》等译稿及有关文献资料成此巨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该书有两处介绍英国近代保险制度,编者把保险译为担保。第五十一卷“大西洋英吉利国二”中介绍海上保险办法,“虞船货之存失不足,则又约人担保之。设使其船货平安抵岸、每银百两给价三、四两,即如担保一船二万两,预出银八百元,船不幸沉沦,则保人给偿船主银二万两(元)”。第八十三卷“夷情备采,贸易通志”中介绍“英吉利国都二十一会(担保会)”。“其会有三:一日船担保,舟航大洋,难保沉覆,假如船价二万元,载货五万元出海,每月纳会中银每百两二、三钱,设使三月到岸平安无失,所纳会中银为会中公费。如船货有失,视其损失之分数,如仅桅折货湿,会中按数补偿;如或全船沉溺,则会中补偿其半,但必须实报实验,众力恤灾,从无推却。二曰宅担保,城市稠密,回禄堪虞,假如木屋价银二千,每年纳会中银二十元,不幸被灾,则会中亦代偿其半。三日命担保。假如老妻弱子,身后恐无生计,每年于会中入五十元,死后如后嗣成立,无需周恤则已,如贫不能自存,则会中赡其家,每年一千元”。充分反映保险补偿制度已成为西方各国的“恤商之政”。该书是第一部介绍近代保险进入中国的著作。

☚ 福禄寿抽签中奖办法   资政新篇 ☛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近代魏源所编撰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历史沿革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等内容的著作。1842年初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刻本又增订为100卷,是当时最为翔实的中国人编撰的世界史地参考书。书中分析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抵御外侮和谋求国家富强的方略。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设立船炮厂局,自造轮船火器及制造民用产品出售; 并进而主张准予沿海商民自愿仿设厂局,制造船械以自用或出售。最先提出了学习西方兴办本国近代工业的主张,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参见“魏源”)

☚ 安吴四种   天朝田亩制度 ☛

《海国图志》hai guo tu zhi

Maps and Documents on Maritime Countries→魏源 (Wei Yuan)

海国图志

书名。清末魏源编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仅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为六十卷,咸丰二年(1852)又增为一百卷。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主要根据《四洲志》等译稿为基础,又搜集了明末以来直到近期西方人所写有关史地的著作、舆图、科技资料;中国历代史志及近人所写的研究西方的著作;甚至包括他本人在宁波、姚莹在台湾审讯英俘的口供等资料整理而成。书中用大量篇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探寻西方富国强兵之道,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热情讴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揭露和抨击清政府官场歪风陋习。痛斥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调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该书实为清末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和部分科技知识的一部名著。刊行后,不仅在国内产生深远影响,在国外也引起重大反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