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海海(~内;~面;~天;~流;宝~)瀛 溟(重溟;四~) 澥 壑 天池天牝 水王 朝夕池 海和洋:海洋 洋海 传说中的海名:沸海 溟海 溟池 溟洲 海的表面:海面 烟雾笼罩的海面:烟海(浩如~) 深绿色的海面:碧落界 海边:海上 海圻 海沂 海垂 海埏 海垠 海畔 海旁 海滨 海涘 海涯 海隅 海溆 海湄 海裔 海际 海漘 海头 海澨 海濒 边海 澥宇 海中:海心 海腹 海面上:海上 海的区域:海域 海的尽头:溟极 海的底:海底 海的深处:鼋壑 海底深陷处:漈 最深的斜长海底凹地:海沟 海洋伸进陆地的部分:湾(海湾) 海曲 海边深入陆地而形成的港汊:海汊 (大洋靠近陆地的水域:海)
另见:水 广阔 渡水 天空 蓝色 ☚ 海 各种海 ☛ 海和洋 海和洋hai he yang地球表面积有510×106平方公里,基本上分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其中广大连续的世界大洋面积为362×106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148×106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陆面积之比为2.5:1。任何一个大圆把地球分成两半的半球上,海洋所占的面积都比陆地多。全球陆地的三分之二在北半球,但北半球的陆地只占39.3%,而海洋占60.7%。地球表面海陆分布还具有南北对蹠的特点;北有北冰洋,南有南极洲;北半球高纬度区,三大洲几乎相连,而南半球在南纬50°到65°之间,完全没有陆地,三大洋连成一片。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19.1%,海洋面积占80.9%。地球上不仅海洋面积超过了陆地;而且海洋的深度值也超过陆地的高度值。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陆地平均高度为875米。 海水的来源。今日的大洋水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由地球内部逸出大量水汽积聚演化形成的。据估计,35亿年前地球表层的水量只有目前水量的1/10。水通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由地球内部逸出,目前每年约有660立方公里水从地幔逸出。海水水质同样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35亿年前的原生海水,由于当时大气中含氧量大大低于现在,含有HC1和CO2等气体,水是酸性的,而且温度也较高。原始酸性的大洋水与当时偏于基性的火成岩发生作用,会产生中性或偏碱性的溶液,原始的酸性大洋便逐步改变其性质,主要的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离子成分逐渐被氯离子所取代,早期的大洋便随着向含氯离子的现代大洋过渡。在距今15~20亿年时,海洋中具有真核细胞的绿色植物出现,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游离氧的生成,不但可以满足海洋中各种氧化反应; 而且从水中逸至大气中,使水圈和大气圈开始具备现代特点。从这时候起,有了足够的游离氧,能使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根,使还原性硫转化为硫酸根,因此,海水除含大量的氯化物以外,又增添了大量的碳酸盐和硫酸盐。随着生物的光合作用加强,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从而提高pH值,使古代酸性海水逐渐演变成弱碱性和主要以氯化物和硫酸盐组成的现代海水。此后,至少从寒武纪开始到现在,海水没有很大变化。 海洋的划分。根据形态、水文特性以及海陆之间的关系,分洋、海、海湾和海峡等部分。洋,是世界海洋的主体,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大,具有各自的潮汐系统和洋流系统。水色高,透明度大,盐度平均为35‰。温度、盐度、水色等水文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年变化小。洋底沉积物为深海特有的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土。世界大洋是一个相互联系,彼此沟通的整体,但是根据自身发展的历史和形态特征,习惯上把世界大洋分四大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是大陆和大洋的过渡水域,一般面积较小,深度不大。水文要素深受大洋和大陆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水色低,透明度小,沉积物多为陆源物质的砂和生物碎屑等。海的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按海的位置又分地中海、内陆海和边缘海。地中海又称陆间海,位于大陆之间,深度和面积较大,如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海水水文特征受大陆影响显著,个性很强,如黑海。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只有一些岛屿与大洋分开,海水可以与大洋自由交换。海水受大陆和大洋的影响,如黄海、东海。海湾是海或洋的一部分伸入大陆,其深度和宽度逐渐变窄的水域,如杭州湾。相邻海区间,宽度较窄的水道称海峡。海峡中的水流急,一般有上下层流入和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密度较小、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海水从上层流入地中海; 地中海海水密度大,盐度高,从下层流入大西洋。也有从左或右侧流入或流出,两侧水文要素存在明显的差异。 ☚ 水平衡 海水主要溶解成分 ☛ 海和洋 海和洋Hai he yang指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水体,通称为海洋。地球表面积有510×106平方公里,基本上分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但海陆分布很不平衡。其中海洋面积为362×106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仅148×106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水体积为133 800万立方公里,若地球为一平滑球面,把海洋水平铺在地球表面,平均水深可达2 624米。庞大的海洋水体,既是水循环的原地,也是陆地水体的归宿。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联系着的,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水域,被称为世界大洋。但是按形态和水文、物理特征,可以把海洋分成海和洋两部分。 洋,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的水域,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一般大于2 000—3 000米,温度、盐度不受大陆的影响,水色高,透明度大,具有自己的潮汐系统和洋流系统。沉积物多为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土的深海相沉积,下伏基岩为玄武岩,属大洋型地壳。全球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大洋的边缘部分,是大陆和大洋的过渡水域,面积较小,深度一般小于2 000—3 000米,水文要素深受大陆和大洋的双重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海流系统。陆地大量河川径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较低,在淡水注入量少,而蒸发量大的海区,海水盐度较高。沉积物多为陆源物质的砂、泥等。按海所处的位置不同,又分地中海,边缘海和内海。地中海又称陆间海,位于大陆之间,深度和面积较大,如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内海深入陆地内部,海水水文特征受陆地影响显著,如渤海、黑海等。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只有一些岛屿与大洋分开,海水可以直接与大洋交换,如黄海、东海、南海等。 ☚ 水循环 海水 ☛ 00002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