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主体生产力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主体生产力论

主体生产力论

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主体的理论。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者。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他指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8页)在我国,这些人主要是指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远见、最大公无私的阶级。“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6页)“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贡献。”(《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5页)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是人越多越好,要注意能解决好 “人口” 和 “人手” 的关系,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邓小平要求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指出: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 “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41页)邓小平重视人才,但是注意识别伪人才,从而才能真正重视人才。他强调:“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在工资级别上可以破格提高。如果有些人长期拿不出成果来,可以调换工作岗位,待遇也可适当降低。凡是人才 (并不是所有知识分子都是人才),真正行的,要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8—9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了不少先进的设备,但这些设备所发挥的效能却远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与这引进先进设备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操作者和管理者。这充分表明了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9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形式,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000001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