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网络热词及流行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网络热词及流行语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

网络热词及流行语

A

【APEC蓝】 APEC lán


 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简称。2014年,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
 为做好APEC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北京及周边省市密集推出治理措施。随着APEC会议的临近,北京甚至华北多地网友发现,天空格外蓝,空气格外新鲜。“APEC蓝”这一新词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并成为热词。
 北京市环保局当年发布的“2014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中,“APEC蓝”名列榜首。
 随着讨论的进行,它从一种对天气情况的描述逐渐变身为一种对治污经验的总结。

B

【白富美】 báifùměi


 与“高富帅”等词产生于同一时期。在网络上指肤色白皙、漂亮,家庭富裕,气质优雅的女性。

【北漂】 běipiāo


 也称“北漂一族”。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及本国外地人)。
 由于北漂一族在来京初期大多居无定所给人漂浮不定的感觉,其自身缺少对北京的归属感,故得此名。

C

【菜鸟】 càiniǎo


 是从台湾方言的闽南语而来,菜鸟=菜鸟仔,也就是“生手”。刚学飞行的小鸟会飞得跌跌撞撞,甚至会掉到地上,以前的人就称这种鸟为“菜鸟仔”。引申到人,对于某些事务操作不熟悉或是刚刚进入某些圈子的人都会被称作“菜鸟”。

【吃货】 chīhuò


 目前使用最广泛、大家最认可的解释是特指会吃、爱吃的人。语义色彩中性,正常使用环境下略带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多指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或有品味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有时还指“饭桶”。
 “吃货”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第七集《水淹七军》,戈玲号召大家去吃丰收的萝卜时用了“吃货”一词。“吃货”并不算网络文化的创造,但受益于网络时代的传播和共享。

【穿越】 chuānyuè


 “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地讲,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

D

【打酱油】 dǎjiànɡyóu


 2008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凡表示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相当于“路过”。
 一般认为,其来源于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艳照门”很黄很暴力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屁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络上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点赞】 diǎnzàn


 来源于网络上流行的“Like”功能,“Like”后被翻译成了“赞”以及“点赞”。“点赞”方便人们表达情感。
 后引申为表示赞同、喜爱。

F

【粉丝】 fěnsī


 原为中国常见的食品之一,是一种用绿豆、红薯淀粉等做成的丝状食品。
 在网络上,“粉丝”是英语单词Fans的谐音,意思是崇拜某明星的一种群体。也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

【愤青】 fènqīnɡ


 “愤怒青年”的简称。指对社会的不公平或社会现状不满,伸张自己认为正义的观念,企图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周围的人,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

【凤凰男】 fènɡhuánɡnán


 指家境贫寒,集全家之力于一身,靠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一个家族蜕变带来希望的男性。

G

【高富帅】 ɡāofùshuài


 最早风靡于百度李毅贴吧,是具有浓厚贴吧文化色彩的一个词语。它指在身材、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往往会博得众多女性的青睐,在恋爱、婚姻中获得成功。

【给力】 ɡěilì


 “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 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给力”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情况。所谓“给力”就是“给劲”“带劲”的意思。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竟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瞬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近来,“gelivable”这一由“给力”派生出来的英文词也开始走红。

【灌水】 ɡuànshuǐ


 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随着电子论坛BBS的出现,又多了一个“向论坛中发布大量无意义的帖子”的意思。
 灌水的英文叫做add water。据说该词与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大有关系。里根是个BBS爱好者,在总统任内非常喜欢使用电子布告栏;他用“add water”这个ID结交了不少网友,但没有人知道他就是美国总统。一直到他卸任之后,里根才跟几个好友透露了这个秘密;短时间内,E-mail、post如山洪暴发般涌来。终于,这个网站就这样被搞垮了。
 后来,“add water”的威力就这样传开了,再辗转传到我国台湾地区,直接翻成中文便是“灌水”。

【光盘】 ɡuānɡpán


 原指以光信息作为存储的载体并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物品。此外,“光盘”还是一种提倡节俭的行动。
 2013年1月14日,一个热心公益者在微博发起了提倡节俭的“光盘”行动,倡导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
 之后,全国媒体和民众、餐厅和院校等纷纷响应,得到了广泛支持,“光盘”行动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词。

H

【hold住】 hold zhù


 指面对各种情况都要控制住,坚持自信从容地应对一切,它是香港地区创造的一大批中英混用词汇中的一个。“hold住”这个词的历史绝不少于20年,而且被广泛使用。在广东和广西一带白话及“南宁普通话”中也早有使用。而真正走红网络的原因,是在2011年8月9日的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中,一位名叫Miss Lin的网友以夸张另类的造型、一口做作的英语、扭捏妖娆的姿态向大学生们介绍什么是fashion(时尚)。其极度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Miss Lin的口头禅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她也因此成为爆红网络的“hold住姐”。

【互联网+】 hùliánwǎnɡ+


 “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简单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讨论的流行语。

J

【假日综合征】 jiàrì zōnɡhézhēnɡ


 又名“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的(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的各种生理或心理上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长假期间很多人容易忘记平时对自己的约束,熬夜、暴饮暴食等,导致睡眠规律、饮食规律被打乱,便秘、长痘、油脂分泌过多、腹泻等症状就出现了。

【经济适用男】 jīnɡjì-shìyònɡnán


 指长相普通,性格温和,工资不一定高,但收入稳定,努力勤奋,有耐心,有孝心,有爱心,有上进心,举止斯文,谦虚,稳重,大方,对待爱情忠贞不贰,有担当的男士。
 在网络上,女白领将“经济适用男”的形象代言人选为沙和尚。“沙和尚”走红的原因为“他们是好儿子、好员工,最具潜质的好老公、好父亲”,是聪明的女网友最喜欢的“潜力股”。
 时代在变化,不少女白领的择偶目标也纷纷从以前炙手可热的“金龟婿”变成了“经济适用男”。 有趣的是,不少女网友还推出实用攻略,希望升级为“经济适用型太太”。

【囧】 jiǒng


 原同“炯”,本义为光、亮。因字形貌似一张表情郁闷的脸而被赋予“无奈”之意。
 “囧”用于网络,最初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符号,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中国台湾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囧”被赋予的新意是: 悲伤、无奈、窘迫或极为尴尬的心情。要理解这一点非常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很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而“囧”字的字音和“窘”也完全一致。

K

【空巢老人】 kōnɡcháo lǎorén


 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而剩下的独自生活的中老年夫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出国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中国已正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

【孔雀女】 kǒnɡquènǚ


 与“凤凰男”相对,一般在网络上指城市女孩。她们是在父母溺爱之下长大的单纯女孩,较少遇到挫折,从小到大生活顺风顺水。她们内心单纯,崇尚并向往纯真的爱情,更看重男人的能力,并注重男人的家庭责任感。说她们是“孔雀”,是因为她们往往像孔雀一样漂亮;当然,有些“孔雀女”有时可能会像爱开屏展示漂亮羽毛的雄孔雀那样显摆自己的实力。

L

【拉黑】 lāhēi


 一般指列入黑名单、屏蔽某人言论。适用于各种聊天软件,也适用于一些网络游戏。可引申指在实际生活中和某些事、某些人决绝。

【雷人】 léirén


 源自2008年8月的一则新闻。福建省福清市东瀚镇一名男子为赖账,手持铁棍时不惜对天发誓,称如确实欠钱就遭天打雷劈,结果很快应验,所幸最终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从此以后,“雷人”成为让人震惊、无语、无奈的代名词。

【驴友】 lǘyǒu


 对自助旅行爱好者的称呼,也是自助旅行爱好者自称或尊称对方的一个名词。一方面“驴友”与“旅游”谐音,另一方面因为驴子能驮能背,吃苦耐劳,所以,也常被自助旅行爱好者作为自豪的资本之一。“驴友”更多地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自助旅行时露营的人。

【萝莉】 luólì


 源于法语词汇très joli,译为“太可爱了”“非常漂亮”,常用来形容孩子。现常被用来形容形貌可爱的女孩子。

【裸婚】 luǒhūn


 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婚戒,直接登记结婚的一种节俭的结婚方式。

M

【马甲】 mǎjiǎ


 原指“背心”,在网络中还有其特殊的含义: 一个人在同一论坛注册多个ID并同时使用时,常用的或知名度较高的那个ID一般称为“主ID”,其他ID称为“马甲ID”,简称“马甲”。
 该词的流行缘于2000年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小样,别以为穿了件马甲就不认识你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马甲”一词源于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身上穿的红马甲,由于交易员大部分都是为其他大股东服务,即为股东的交易傀儡,故而后来用“马甲”指论坛上的分身ID。

【槑】 méi


 原为“梅”的异体字。因为“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常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美眉】 měiméi


 “美眉”的读音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方言“妹妹”的发音十分相似,所以在网络中将“妹妹”有时写作“美眉”,恰好“美眉”这个词中有个“美”字,而眉又是女子身上最能表现其美丽的位置之一,所以“美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女。久而久之,人们见到“美眉”就认为是说美女。

【秒杀】 miǎoshā


 网上竞拍的一种销售方式。卖家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价格超低的商品,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出售,由于商品价格低廉,所有买家往往只用一秒钟就会把商品抢购一空。

N

【你out了】 nǐ out·le


 2009年,“out”一词伴随着中国网络文化的巨大革新而被大量应用。因为网络上新兴事物涌现后,出现了大量无法适应当时社会节奏的人。“out”本意为“落伍”“跟不上时代”,因此,“你out了”便成为了最好表达方式。

【逆袭】 nìxí


 日语“ぎゃくしゅう”的直译,本是“反击”“还击”的意思,之后成了网络游戏的常用语,指在逆境中反击成功。

【女汉子】 nǚhàn·zi


 通常用来指那些敢于担当、自强自立的女性或女强人。形容女性个性豪爽、不拘小节、独立、不怕吃苦、不太注重个人形象、缺少女人味等,具有大众认为传统女性不应拥有的特质。本来是一个对女性的差评用语,含贬义,但如今越来越趋于中性化,是一个中性词。
 “女汉子”这一词,很早就有,如名模、主持人李艾在新浪微博发起“女汉子的自我修养”这一话题。

【暖男】 nuǎnnán


 指像阳光那样能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温暖,能很好地理解和体会别人情感的男子。细致体贴、顾家、会做饭、爱护家人是“暖男”的共同特点。

P

【拼车】 pīnchē


 指相同路线的人为节省乘车费用乘坐同一辆车,车费由乘客平摊。一般上下班、上学及放学回家、节假日出游等都可以拼车。
 拼车有利于环保,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方便乘客出行也十分有利。在中国,拼车服务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社交平台、拼车网站、拼车APP等途径寻找路友进行拼车成为很多上班族的最佳选择。

Q

【奇葩】 qípā


 原指世所罕见、奇特而美丽的花,但由于网络的娱乐性,“奇葩”在网络上的含义逐渐变化,人和物都成了“奇葩”可以描述的对象,成了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十分离奇、不落俗套、个性十足、世间罕见的网络热词,是对一些与众不同、夸张、在某领域极具特色的人和事物的称呼。

【潜规则】 qiánɡuīzé


 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而言,指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亲】 qīn


 原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也可以表示关系亲密。多用作形容词或动词。
 后来,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可以理解为“亲爱的”。常用于一些有相同志向、兴趣的团体成员之间。
 “亲”最初是在哈韩族群中流传,那时粉丝们就互相以“亲”来称呼,后来逐步在其他领域开始应用。“亲”这个词,即为韩文“”(qin ɡu,亲故)的第一个音,是“朋友”“哥们”的意思,但当时就是用于有共同爱好、兴趣的朋友之间。
 彼此称“亲”显得既亲切又时尚,所以在网络文化圈中流行开来。

R

【人肉】 rénròu


 “人肉搜索”的简称。与“机器(计算机)搜索”为主不同,它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电视、电脑、广播、新闻报刊等),变一般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万人回应的搜索活动。
 “人肉搜索”最早出于2007年6月流氓兔(网络)集团公司旗下的网趣网站,张庾玄是第一位成为网趣网友搜索的热门人物。而真正引领“人肉”潮流的,则是著名的猫扑网。由于它在网民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因而成为诸多热词的发源地,而“人肉”这一新兴的搜索模式,则成为猫扑网对网络功能最大的贡献。正是猫扑网在2007年对于“人肉”概念的不断宣传和强化,成就了“人肉搜索”在网络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使“人肉搜索”成为网络搜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S

【山寨】 shānzhài


 意同“盗版”“克隆”“仿制”。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早用于无生产牌照的杂牌手机。这些制造商往往从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

【闪婚】 shǎnhūn


 “闪电式结婚”的简称。有些人从认识到结婚时间相当短,有的甚至只认识一天就结婚。那些选择快餐式爱情和婚姻的群体被称为“闪婚族”。
 从恋爱过程来看,“闪婚”指的是两人在短暂相识后,未经过足够时间的交往和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对于这些“闪婚族”而言,用最快的速度来完成从恋爱、产生爱情到结婚的漫长过程,按媒体的描述就是:“他们几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几分钟就能谈完一场恋爱,数小时内可以决定终身大事,一周便能踏上红地毯。”这种都市情感快餐已在我国不少城市悄然登场,甚至有走向泛化的趋势。其不利的一面是,双方因了解、磨合不够,有些“闪婚”容易演变成“闪离”。

【神马都是浮云】 shénmǎ dōushì fúyún


 计算机输入汉字时,“神马”作为“什么啊”经常会出错而产生的替代词,与出自《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浮云”搭配而成“神马都是浮云”。由于网络词求新求异,而使这些谐音词及有关句子大行其道。
 “神马都是浮云”,是2010年国庆节期间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炒热的当年最为流行的网络用语。之后,“神马都是浮云”中的元素通过各种重新组合,造就了“神马都给力”等多个网络热词,使这一网络用语的人气始终保持在相当高的位置。

【剩女】 shènɡnǚ


 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人口比例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单身超过适婚年龄而未结婚的男女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群体。随着这种社会现象受到的关注度不断变大,“剩女”“剩男”的概念便自然而然形成,并大量见诸各种媒体报道,成了网络时代的热门词语。“剩女”一词,也在2007年8月成为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失独家庭】 shīdú jiātínɡ


 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或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20世纪80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当人到中年,独子夭折,“白发人送黑发人”时,他们一天天地老去,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最基本的赡养保障。
 2013年人口学家预计,中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个。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

【蒜你狠】 suànnǐhěn


 2010年,大蒜价格疯涨,超过平常价格的100倍,这使得描述这一现象、以“算你狠”为谐音原型的“蒜你狠”成为2010年中国颇为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之后,各类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又在网络上催生了一系列类似的网络热词,“豆你玩”(“逗你玩”为谐音原型)、“苹神马”(“凭什么”为谐音原型)、“姜你军”(“将你军”为谐音原型)就是其中的代表。

T

【躺枪】 tǎnɡ qiānɡ


 躺着也中枪,指自己什么也没做,没招惹别人却被别人言语攻击。网上一般在贴吧、论坛、群组中讨论某人某事件时,大家调侃、揭发类似的人物事件时,有关联但“无辜”的人或事往往会“躺枪”。
 该词出自周星驰的电影《逃学威龙》里的一句台词。躺着够低了吧,居然都能被子弹打中,表达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的心情。2012年初,该词走红网络。

【土豪】 tǔháo


 最早出于《宋书·殷琰传》:“叔宝者,杜坦之子,既土豪乡望,内外诸军事并专之。”指当地的有才能、有威望、有权势的人。
 后来“土豪”一词逐渐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现在用于调侃那些俗气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

【吐槽】 tùcáo


 有“说人家坏话”“诉苦”的意思。来源于日本漫才(类似于中国的相声)里的“ツッコミ”,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相当于相声的“捧哏”。我国台湾地区将“ツッコミ”翻译作“吐槽”,后来这种叫法传至大陆,却意外地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

W

【微电影】 wēidiànyǐnɡ


 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上播放的、适合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长”(30~300秒)、“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资金投资(几千元至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类”电影)。

【围观】 wéiɡuān


 围观,本指很多人围着观看。在网络时代该词有了新含义: 若某人在网络上做出非常醒目的行为就有可能招致众多网友共同关注,多见于论坛和微博中。
 网络大众化,使得“围观”一词得到了充分发挥。任何值得去关注的事情,必然希望得到广大网友的响应,“围观”就成了必然需要的过程和号召用语,该词在网络上广泛应用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无语】 wúyǔ


 和“郁闷”“无奈”的意思相近,本意是无话可说,在网络中却引申为看到某种人或事不可理喻乃至愤怒,但是无话可说或懒得计较。有时还指崇拜至极而发出无话可说的感觉。网络交流中,有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就发该词回应一下。
 “无语”一词古来有之,但网络却给了其更有生命力的表达。正是“无语”所带来的充满形象感的意境,让广大网友在社交网站和工具中运用于各种场景,来表达郁闷、无奈等无话可说、无话想说的心境。现在“无语”在网络世界已经无处不在。

【无厘头】 wúlítóu


 在语言或行为中,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串联或歪曲,让人莫名其妙。这种语言或行为的主要目的是搞笑或讽刺。
 “无厘头”是粤方言,粤方言“来”字与“厘”字读音相近,“无厘头”就是“无来头”。无厘头文化是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兴起的一种亚文化,周星驰、软硬天师及林敏骢等艺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X

【虾米】 xiāmǐ


 闽南语“什么”的谐音。闽南语中 “虾米”正确发音的正确写法为“啥物”,但由于网络上谐音词频现,以及“虾米”一词生动调侃的特征,“虾米”逐渐在贴吧、论坛中替代了“什么”,成为网络流行词语。

【羡慕嫉妒恨】 xiànmù jídù hèn


 最早出现在北京女作家赵赵的小说《动什么,别动感情》里。2009年12月13日,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制片人张伟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三枪》的口碑和票房的争议发表了“电影圈的很多人对他和张艺谋就是5个字: 羡慕嫉妒恨”的评论。无独有偶,郭德纲评论同行对他的非议也是“羡慕嫉妒恨”,把这一组表达强烈感情的叠词推上了网络流行词语的榜单,让当时的网民争相效仿,使其被关注的热度持续不减,并从网络上逐渐进入到人们的口语中。
 “羡慕嫉妒恨”这一固定短语不仅强化了中心词“嫉妒”,还包含了嫉妒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它把同义词或近义词反复叠加,通过紧凑、复沓的形式,表达鲜明、强烈的情感,追求一种奇特、夸张的效果。

Y

【鸭梨】 yālí


 “压力”的谐音。一些常用拼音输入法输入“yali”时,首先出现的词是“鸭梨”,百度贴吧中有网友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引得贴吧中无数人模仿。而“鸭梨山大”(压力山大)也逐渐走红。将压力这一令人郁结的词语稍一改写,竟解读出了一些娱乐特质。
 另外,“鸭梨”也指愚笨、迂腐但是可爱,只有等着被吃的份儿,没有吃人的份儿。

【颜值】 yánzhí


 颜: 颜容、外貌,中文的脸在日语中翻译成“颜”;值: 指数;数值。故又名“靓丽指数”,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指数,用来评价人物容貌。
 本词源于一种颜值测试,根据用户所接受到的“无感”和“喜欢”数量计算出该用户的颜值高低。如: 在一位用户收到的a个来自其他用户的反馈中有b个“喜欢”,则该用户的颜值为(“颜值”的大小范围是0.0~1.0)。“颜值爆表”就是说颜值接近甚至超越1,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就是人长相极为好看。
 网上比较流行“颜值高”“颜值对比”“颜值飙升”“颜值暴跌”等说法。

【蚁族】 yǐzú


 本来形容工作劳动时间长且任劳任怨、有团队精神的聚居人群。后来借指低收入的聚居群体。
 2010年,学者廉思名为《蚁族》的书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进行了研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所以将这个群体命名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着许多相类似的特点: 高智、弱小、勤劳、群居。
 他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 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在22~29岁之间,他们中有九成人在童年时曾被称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主要聚居于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

【月光族】 yuèɡuānɡzú


 每月都用光,简称“月光”。“月光族”指将每月赚的钱还未到下月发工资就用光、花光的某类人。也用来形容赚钱不多,每月收入仅可以维持每月基本开销、无法储蓄的一类人。
 “月光族”是相对于努力攒点钱的“储蓄族”而言的。“月光族”一般都是年轻一代,他们与父辈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同,只要吃得开心,玩得开心,穿得漂亮,根本不在乎钱财。“月光族”们花钱不仅出于对物质生活的喜爱,更是他们赚钱的动力。老辈信奉 “会赚不如会省”;而他们的格言是“能花才更能赚”、花光、用光自得其乐。

Z

【宅男/宅女】 zháinán/zháinǚ


 指每天憋在屋子里,很少出去,每天玩游戏、上BBS或居家就能工作的这群人。
 “宅男”,并不是日本“御宅族”的简称。2005年起,我国台湾地区对“御宅”这一概念开始曲解、使用,后来逐步传播到大陆,反映我国这种“宅”在家里的社会现象。“宅男”“宅女”是一个近年出现的次文化族群,而新闻媒体对它们的广泛引用,更使“宅”的概念和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正能量】 zhènɡnénɡliànɡ


 本是物理学名词,它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该书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
 “正能量”一词走红网络,是从2012年开始的。起初,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之后这两句话迅速被网友跟进和模仿。后来网友把“点燃正能量”的口号与伦敦火炬传递结合起来,“正能量”一词也借此在中国走红。

【砖家】 zhuānjiā


 指近年来在媒体上频频露面的“文化大师”。所谓“养生达人”,学说有时毫无学理;所谓“权威人士”,言论往往自相矛盾,或为某种利益而观点模棱两可、左右逢源。这些人被网友统称“砖家”。“砖家”不以求真知为目的,说话也不负责任,他(她)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得利益,而相关监管的缺失,导致假专家泛滥。
 “砖家”也可以理解为“只要一说话就会引来一大片板砖(网上批评)的人”。这个词语是社会进步和人民总体素质提升后的产物。在自媒体时代,任何公开场合的言论都可能会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人们对专家言论的评论和质疑也越来越深刻,“专家”打假更成了网络职能的又一特殊领域,一个个被打倒的“专家”就自然沦为“砖家”。

【自拍】 zìpāi


 自拍,即自行设定拍照时间。照相的这个功能主要是给用户想拍摄自己的影像时所使用的。
 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自拍照,在1839年就出现了,照片的拍摄者是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现代的自拍潮起源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革命。如今,自拍通常指民众利用智能手机或网络摄影机拍下自己的相片和活动。
 自拍流行有时导致危险,因此有些国家对自拍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2015年7月9日,俄罗斯政府发布《手机自拍指南》,指导俄罗斯年轻人安全地自拍。针对危险自拍行为,该《指南》写着“独特的自拍画面可能让你丢失性命”,“拿着武器自拍即拿性命冒险”等。这份《指南》还提醒手机使用者不要在船上、铁轨旁以及房顶上自拍。
☚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序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及符号 ☛
000097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