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词严
[结构] 并列式。 [释义] 道理正当,措词严肃。义:道理。词:说话或文章中的语句。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秋胡妻》:“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功能、例句] ❶ 作定语。 臧克家《纳谏与止谤》:“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 ❷ 作谓语。茅盾《夜读偶记》五:“毋庸讳言,我们今天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虽然骨骼遒劲,义正词严,然气魄不够,文采不足……” [附条] ❶ “义正辞严”。郭沫若《摩登堂吉诃德的一种手法》。 ❷ “词严义正”。明·焦竑《玉堂丛语·讲读》。 [同义] 理直气壮 名正言顺 [反义] 理屈词穷 张口结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