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书通事舍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书通事舍人

中书通事舍人

官名。(1)即中书舍人的前身。参见“中书舍人”(2)隋文帝时,罢谒者台改置中书通事舍人。掌殿庭通奏,朝见引纳。又南北朝至隋”,太子也置通事舍人。炀帝曾改称宣令舍人,职务相同。

☚ 谒者   主书 ☛
中书通事舍人

中书通事舍人

官名。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之事。《资治通鉴·宋纪十》: “亦以为中书通事舍人。” 《宋书·百官志下》: “中书令,1人; 中书监,1人; 中书侍郎,4人; 中书通事舍人,4人。”

☚ 中都买物司使   中京路按问使 ☛

中书通事舍人zhōng shū tōng shì shè rén

官名,三国魏置,掌出宣诏命。南朝宋齐沿置,属中书监(省)。梁改称中书舍人。参看"中书舍人"条。

中书通事舍人

官名。三国魏置,为中书省属官,掌呈奏案章,七品。不久,改称通事侍郎。东晋时,合中书舍人、中书通事置此职,专掌呈奏,七品。后省,以中书侍郎兼其职。南朝宋复置,入直阁中,出宣诏命,参预机要,员四人,七品。多由皇帝亲信的寒人充任,故品位虽低,但权势甚重。齐初,除呈奏表章、发署诏敕外,又取得草拟诏令的权力,明帝建武(494—498)时,完全从中书令、侍郎手中夺得草诏权,并宣通密敕,掌管国家财政大权及其它机要事务,国家文簿板籍的副本即收存在舍人省。其实权在中书令、侍郎之上。南朝梁用人甚重,不限资地,多由诸卿、中书侍郎等品位较高的官员兼领,专掌中书诏诰,并兼掌呈奏。后改称中书舍人。

中书通事舍人

官名。三国魏置。中书监、令属官。一说中书通事与中书舍人为二种官职,东晋时始合而为一。职掌呈奏各方奏章,宣传诏令。南朝时,士族盘据清显要职,中书通事舍人官卑禄微,不限门资,皇帝为避免大权旁落,例选寒门庶族充任,掌诏命出纳,监、令及侍郎被架空,出现寒人掌机要的局面。齐时中书舍人四人, “各任一省”,“世谓之四户”(《南史·茹法亮传》)。隋、唐亦置通事舍人,权力大不如前。隋时不过承旨宣传,唐时则掌朝见引纳。

中书通事舍人

官名。中书舍人一官,在东晋至南朝宋齐称为中书通事舍人,详见“中书舍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