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下荆江裁弯工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下荆江裁弯工程长江中游从湖北藕池口至洞庭湖口之间的裁弯工程。裁弯前河长243 km,多年平均流量9600 m3/s,年输沙量2.9亿t,平滩河宽1040 m,平滩水深13 m,河道曲率大于3。裁弯三处:❶中洲子裁弯工程。弯道长36.7 km,狭颈两侧水面相距约4 km,引河长4.3 km,平均曲率半径2.3 km,裁弯比8.5。1966年10月开工,1967年5月竣工。 下荆江裁弯工程 下荆江裁弯工程长江干流湖北石首至湖南城陵矶一段称下荆江。弯道蜿蜒,泄洪不畅,历史上多次发生自然裁弯,对防洪与航运不利。1960年提出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规划,包括中洲子、上车湾及沙滩子3处裁弯。经调查、勘测、计算和科学试验,进行了裁弯引河设计和新河护岸工程设计。1967年5月,首先实施中洲子裁弯工程,裁弯比8.5,新河长4.3公里,设计开挖底宽30米,开挖断面为原河断面的1/30。共完成土方186万立方米。新河1967年5月过水,1968年12月发展成为长江主航道,裁弯获得成功。1968年12月,又对上车湾进行裁弯。裁弯比9.3,新河长3.5公里,由于开挖地区粘土层上段较厚,下段较薄,故开挖断面上段大于下段,为原断面的1/17~1/25。新河开挖土方量219万立方米,1969年6月竣工,1969年11月至1971年1月又进行第二期疏挖工程,完成土方41万立方米,1971年5月才发展成为长江主航道。沙滩子河湾于1972年7月发生自然裁弯。3处裁弯新河及上下河段均采取了河势控制工程措施,计抛护石方747万立方米,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性效益:在防洪方面,扩大了荆江河槽的泄洪量,裁弯后,在相同流量的条件下,荆沙市洪水位降低0.5米,减轻了洪水对荆江大堤的威胁;在航运方面,裁弯缩短航程约70公里,并裁去4处碍航浅滩,减少了航运及航道维护费用;在改善江湖关系方面,减少了分泄入洞庭湖的水量、沙量,减轻了湖区淤积和洪涝灾害。 ☚ 上荆江主泓南移规划 界牌河段整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