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脑皮质的诱发电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脑皮质的诱发电位

大脑皮质的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到人工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刺激感受器或感觉传入通路上的任何一点,在大脑皮质的某一相应区域就可以引导出诱发电位,例如刺激皮肤感受器可在大脑皮质的体感区记录到诱发电位,刺激视神经可在视区记录到诱发电位。大脑皮质诱发电位是研究皮质功能定位、寻找感觉投射部位的重要方法。
大脑皮质的诱发电位是一种局限的独特电位变化,在自发脑电活动的背景上出现,潜伏期一般为5~12ms。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感觉冲动的传导路程及传导速度。记录动物的皮质诱发电位,可把表面电极直接放置在大脑皮质表面,或用微电极插至皮质的一定深度处。通常大脑皮质诱发电位是一个大的正-负双相电位,振幅超过0.5mV,这个双相电位称为主反应(图)。主反应只能在某一相应的区域记录到,移动记录电极几毫米,其电位即明显下降,说明诱发电位的高度局限性。如果用微电极插入大脑皮质的不同深度处进行记录,则当深度增加至某一程度(约在丘脑-皮质传入纤维的终止水平处),主反应会出现倒转,成为负-正双相电位。主反应可能是大锥体细胞所产生。根据形态学的研究,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纤维在进入大脑皮质的第四层后一再分支,并通过中间神经元与大锥体细胞的胞体形成突触联系,而大锥体细胞有垂直伸向皮质表面的顶树突,故大锥体细胞兴奋时,通过顶树突可引起大脑皮质表面的强大电位变化。当传入冲动使大锥体细胞兴奋的初期,大锥体细胞体所在的皮质部位电位变负(电穴),而皮质浅层处的顶树突末梢的电位相对为正(电源),故在该处的大脑皮质表面可引导出正相电位;当兴奋传至顶树突上部时,该处皮质的电位变负,在该处皮质表面引导出负相电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负双相电位。若用微电极插至靠近大锥体细胞的胞体处,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情况必然是负-正双相电位。


家兔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诱发电位


1. 主反应 2. 后发放


在浅麻醉或没有麻醉的动物,大脑皮质的诱发电位在主反应之后有时会出现一系列正相的周期电位变化,频率约为8~12/s,称后发放。张香桐(1950)根据大量实验研究提出,后发放是大脑皮质丘脑间环路活动形成的重复激活的结果。
在深麻醉的动物中,在主反应之后会出现第二个正-负双相电位,称为次反应。次反应没有局限性,可在大脑皮质的各处广泛出现,潜伏期为30~80ms,据认为这是感觉传入冲动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所引起的皮质的广泛活动的结果。
☚ 正常脑电图   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 ☛
000099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