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1949年,安徽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仅有13所,在校学生1980人,教职工308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根据政务院和教育部关于整顿、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精神和有关政策法令,对中等技术教育明确提出了“维持改造”、“整顿巩固”、“积极发展”的方针,并采取了4项措施:将原有的高级职业学校改为中等技术学校;将普通中学的职业班合并,建立专门学校;将原来多科性的职业学校改办为专业性的中等技术学校;新建一批中等技术学校。到1952年,全省已有中等技术学校25所,在校学生7606人,教职工1010人。1953年,安徽对前一时期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以后,中等技术教育健康发展,到1957年,全省有中等技术学校25所,在校生14106人,教职工2465人。
1958年,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大办农业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精神,作出了《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决议(草案)》,提出“要大办职业学校”,全省中等技术学校迅速发展到343所,在校学生达77791人。但由于发展过快,许多学校不能巩固,教育质量不高。1961年7月,省委批转了教育厅党组《关于中等专业学校调整的请示报告》,对全省中等专业学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领导,采取合并、停办、改建、缩小规模等办法进行调整,集中力量办好基础较好而又需要的学校,到1963年,中等专业学校调整为44所。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发展半工(农)半读教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制定了规划,到1965年,全省187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中,半工(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有165所。“文革”中,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被撤、并、迁、散,仅剩10所。从1977年起,安徽按照“调整、整顿、巩固、提高”的方针,对中等技术学校进行全面调整、整顿,综合平衡专业科类布局,加快了发展步伐。1980年,省直各有关单位结合制定“七五”期间本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组织所属中专学校,开展行业经济教育调查,预测行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在明确为本行业经济建设服务方向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中专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和改革的重点与步骤,重新设计了办学结构和发展规模。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农业中专学校招生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举办自费不包分配的农业中专班,招收当地具有初中毕业程度的农村知识青年,由省农牧渔业厅单独组织考试录取,学制3年,毕业后承认其中专学历,由有关单位择优录用。试办县校共管的地方中专班,直接为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地区性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从1982年起,还试办了地方中专班,由省下达招生计划,市、县根据需要,在普通中学、农职业中学或技校内附设中专班,毕业后归地方分配,调动了地方办学积极性,加快了中专教育的发展。从1984年开始,全省先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加快中专教育改革的新路子。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达后,省直各有关部门把所属中专学校作为培养本行业、本部门专业人才的基地,进行校内、外部改革,中专学校稳定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专业比较配套、师资设备比较好,并与全省经济建设联系紧密的中等技术教育体系。1988年初,省政府组织合肥地区19所中专学校,成立“中专智力扶贫协作组”,重点帮助大别山的金寨、岳西、六安、潜山、枞阳、庐江等6个贫困县脱贫致富。各校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扶贫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项目,同时加强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训。1988年7月,省教委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中专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通知》,各部门和学校按通知要求,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主题,深入开展中专教育改革,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新建了急需的学校,增设了短缺专业,填补了一些空白。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颁发后,安徽根据国家教委的部署,开展中专学校合格评估,对全省中专学校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到1992年底,全省中等技术学校已有90所,在校学生58759人,教职工11919人,学校占地面积414万多平方米,校舍面积161万多平方米。
表5-1-3 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一览
学校名称 | 地 址 |
安徽省邮电学校 | 合肥市潜山路28号 |
安徽省合肥商业学校 | 合肥市合瓦路146号 |
安徽建筑工程学校 | 合肥市金寨南路32号 |
安徽省电影学校 | 合肥市屯溪路127号 |
表5-1-3(续一)
学校名称 | 地 址 |
安徽省煤炭工业学校 | 合肥市合瓦路81号 |
安徽省气象学校 | 合肥市史河路6号 |
安徽省合肥供销学校 | 合肥市桐城路1号 |
安徽艺术学校 | 合肥市宜城路2号 |
合肥物价学校 | 合肥市梁园路11号 |
安徽省医药学校 | 合肥市史河路7号 |
安徽纺织工业学校 | 合肥市合巢路 |
安徽省合肥林业学校 | 合肥市蜀山南路 |
安徽省合肥农业机械化学 校 | 合肥市蜀山路109号 |
安徽省财政学校 | 合肥市史河路4号 |
安徽水产学校 | 合肥市四里河 |
安徽省物资学校 | 合肥市金寨路曹郢14号 |
合肥经济管理学校 | 合肥市阜阳北路99号 |
安徽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 合肥市徽州南路 |
安徽省池州供销学校 | 贵池市金湖路111号 |
安徽省电子工业学校 | 蚌埠市珠城路 |
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 | 贵池市白牙路48号 |
安徽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 校 | 合肥市绩溪路2号 |
安徽省屯溪茶业学校 | 黄山市高枧 |
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 | 铜陵市石城路 |
安徽省六安农业学校 | 六安市北廿铺 |
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 | 淮南市国庆东路 |
安徽省化学矿山学校 | 肥东桥头集 |
安徽省商业学校 | 芜湖市康复路82号 |
安徽省安庆农业学校 | 安庆市华中东路 |
安徽黄梅戏学校 | 安庆市集贤路58号 |
芜湖机械学校 | 芜湖市吉和街26号 |
安徽省宿县地区农业学校 | 宿县符离集 |
安徽省司法学校 | 合肥市清溪路1号 |
安徽交通学校 | 合肥市合巢路320号 |
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 | 合肥市芜湖路13号 |
安徽省团校中专班 | 合肥市长江路405号 |
安徽省合肥卫生学校 | 合肥市芜湖路125号 |
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 | 阜阳市 |
表5-1-3(续二)
学校名称 | 地 址 |
安徽省合肥粮食学校 | 合肥市西市区七里塘 |
安徽省安庆市建筑工程学 校 | 安庆市青少年宫东路36号 |
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 | 芜湖市邢家山路7号 |
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 | 六安市新河东路2号 |
安徽省阜阳商业学校 | 阜阳市沙河路4号 |
安徽银行学校 | 合肥市东五里井 |
安徽化工学校 | 安庆市腊烛山 |
安徽省巢湖卫生学校 | 巢湖市巢柘路七里墩 |
安徽省阜阳地区卫生学校 | 阜阳市团结路3号 |
安徽省黄山林业学校 | 黄山市屯溪区稽灵山路9 号 |
安徽省蚌埠市工业学校 | 蚌埠市兰湖路65号 |
安徽省蚌埠粮食学校 | 蚌埠市治淮路706号 |
安徽省蚌埠服装工业学校 | 蚌埠市朝阳路534号 |
六安农业机械学校 | 六安市北廿铺 |
安徽省巢湖农业学校 | 巢湖市长江路 |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 蚌埠市燕山路161号 |
安徽六安卫生学校 | 六安市皖西西路15号 |
安徽省凤阳农业机械化学 校 | 凤阳陵园路8号 |
安徽省城市建设学校 | 合肥市九华山路中段 |
合肥电力学校 | 合肥市合巢路五公里 |
安徽省宿县地区卫生学校 | 宿州市汴河路44号 |
安徽省投资管理学校 | 合肥市合瓦路 |
安徽省蚌埠卫生学校 | 蚌埠市胜利路81号 |
安徽省芜湖农业学校 | 芜湖市康复路111号 |
蚌埠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 | 蚌埠市治淮路108号 |
安徽水利电力学校 | 怀远县西岗路176号 |
安徽省轻工业学校 | 合肥市太平湖路7号 |
皖南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 | 芜湖市弋矶山团结西路 |
安徽广播电视学校 | 合肥市合安路78号 |
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 | 合肥大蜀山南路 |
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 | 安庆市宜城路129号 |
安徽建材工业学校 | 合肥市合巢路 |
安徽省立医院护士学校 | 合肥市庐江路27号 |
表5-1-3(续三)
学校名称 | 地 址 |
安徽省农业银行学校 | 合肥市双河路 |
安徽省池州体育运动学校 | 贵池市长江中路72号 |
安徽省劳改警察学校 | 合肥市清溪路 |
安徽省黄山卫生学校 | 黄山市屯溪区柏树路2号 |
安徽省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 合肥市三里街天长路7号 |
安徽省税务学校 | 合肥市蜀山路十里庙 |
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 | 合肥市青年路 |
安徽省审计学校 | 合肥市梁园路 |
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科技 学校 | 合肥市董铺 |
安徽合肥铁路工程学校 | 合肥市广德路 |
安徽淮南工业学校 | 淮南市 |
安徽芜湖地区卫生学校 | 芜湖市 |
安徽省淮南化学工程学校 | 淮南市姚家湾 |
马鞍山钢铁公司卫生学校 | 马鞍山市健康路 |
安徽省铜陵卫生职工中专 学校 | 铜陵市 |
安徽巢湖建筑工程学校 | 巢湖市半汤路 |
马鞍山工业学校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巢湖财政学校 | 巢湖市半汤路 |
安徽省六安农业学校 | 六安市北廿铺 |
安徽省滁州建筑工程学校 | 滁州市 |
安徽省池州农业学校 | 东至县大渡口镇 |
安徽省安庆商业学校 | 安庆市集贤南路 |
安徽省淮北财政学校 | 淮北市 |
安徽滁州市卫生学校 | 滁州市琅琊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