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双江田”和“吨粮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双江田”和“吨粮田”

一、“双江田”和“吨粮田”

“双江田”(亩产800公斤以上)和“吨粮田”是“八五”以来辽宁省为了大幅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推出的种植模式。主要靠玉米与小麦间种或套种来实现的。在一定的水肥条件下,这种种植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其可行性在于:
❶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辽宁,一般种植一季大田作物只能利用130~150天的生育期,春季尚有的0~10℃的平均气温40多天时间未能利用。春小麦播种期早,待出苗后再种植玉米,即可在玉米出苗前把没有很好利用的40天左右的生育期利用起来,又能在玉米与小麦共生期间重复利用870℃,这样就相当于把生育期由150天延长到210天以上,使积温的利用率提高19%以上,相当于延长光照时间740.8小时。
❷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米麦间种或套种重要的一点是保证玉米的苗数,使产量与清种玉米相等或高于清种玉米,另外再多收一茬小麦,实现一地两收,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❸有利于通风透光。米麦间种形式不仅小麦的边行多,且玉米能充分利用麦收后的空间,发挥边行优势,使作物表现为立体受光,接受直射光面积比清种大大增加,光照强度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由于米麦间种有良好的通风道,空气流动快,对流强,补充了田间的二氧化碳,提高了光合生产率。
❹作物结构调整的需要。辽宁省玉米面积大、产量多、外调难度大,而优质小麦主要依靠调入。因此,压缩玉米面积,增加优质小麦面积是调整和优化作物结构的需要。
为了推动“双江田”和“吨粮田”的发展,以辽宁省农业厅为牵头单位,会同各市县采取了如下措施:
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市、县(市、区)根据土壤条件、水利条件、栽培技术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建设规划,搞好区域布局,科学地确定栽培模式。坚持高标准,农艺、水利、农机相互配套,做到开发一片,巩固一片,达标一片。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技术能够一次到位。
❷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即层层建立样板田和示范田,指派有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示范田和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主要农事季节,通过现场会和交流会的形式组织技术交流,以点带面,促进工程区整体水平的提高。
❸增加投入,强化改造和培训。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物资和技术投入。对新开发的 “双江田” 和 “吨粮田”,认真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和提高生产条件; 对以前开发的,进行生产条件升级改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保证高产稳产; 对项目区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 “两田”技术规程; 围绕 “两田”建立良种繁育和供应体系、水利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植保服务体系、土肥服务体系。
❹确定和规范工程主体技术。包括模式栽培技术、精细整地技术、更新品种技术、合理密植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综合防病技术、精细管理技术等。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到1998年,全省 “双江田”发展到33.33万公顷,“吨良田”发展到3.3万公顷。到2000年,全省 “双江田” 要达到60万公顷,“吨粮田”要达到6.7万公顷。

☚ 第八节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二、特色农业 ☛
000061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