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画山水图答大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画山水图答大愚》

荆浩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

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

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

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

【注释】

①次第:顷刻间。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次第,迅急之辞。白居易《观幻》:‘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与须臾对举,犹云顷刻也。” ②苦空情:苦修参禅、四大皆空的意思。

【评说】

本诗选自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全唐诗》卷七二七。

荆浩(生卒年不详),唐末五代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避战乱,隐于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他工于书画,尤善画山水,重视用笔、用墨。他曾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将荆浩山水画列入“神品”中(《五代名画补遗》),汤垕则以为他的山水画是“唐末之冠。”(《画鉴》)他总结自己和他人的创作经验,写成《山水诀》和《笔法记》各一卷。荆浩丰富了我国水墨山水画的技法,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关于本诗的写作本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有记载,云:“时邺都青莲寺沙门大愚,尝乞画于浩,寄诗以达其意,曰:‘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籍墨烟浓。’后浩亦画山水图以贻大愚,仍以诗答之,曰:(略)。”大愚和尚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大体地构想了画境,写成诗寄给荆浩。荆浩根据他的诗意,也参照自己的审美理想,画了一幅水墨山水图赠给他,并写诗一首,阐发自己构思布局、运笔用墨的匠心,以回答大愚,开启了宋以后画家亲自题诗的风气。

荆浩这首题画诗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描写画面具象和阐发画理融合起来,浑然一体,而他的整体艺术构思是从诗题上的“答”字生发的。首联“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就是回答大愚“知君恣笔踪”意,他告诉大愚,我满足你的请求,放笔作画,恣意挥洒,顷刻之间已成峰峦。荆浩重“意”,他说:“运于胸次,意在笔先。”(《笔法记》)先要恣意纵横,才能“恣笔踪”。颔联再现画面景色,同时也交代了自己用笔、用墨的技法特点。荆浩画树,用秃笔、尖笔细写,形如古篆字,形象细瘦,故云“笔尖寒树瘦”。树瘦,意象似乎很新,其实韩愈早已写过:“南山逼冬转清瘦”。(《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荆浩画飞云,用淡墨晕染,显出轻盈的质感和动态,故云:“墨淡野云轻”。颈联“岩石喷泉窄”,形容画面上岩间喷泉的形状,曰“窄”,是说岩泉细小湍急,回应大愚诗“不求千涧水”意。“山根到水平”句,形容画面上岩石的形状,曰:“平”,是说水边岩石呈平宽之状,回应大愚诗“近岩幽湿处”意。尾联点明作画本意,告诉大愚,这幅画赠给你,让你在禅房里不时展玩,从画境里领悟到的情趣,和你的苦空心情完全契合。诗的结穴处仍然落到“答”字上,回应大愚乞画的心愿。

荆浩继承唐代水墨山水画“水晕墨章,兴吾唐代”(荆浩《笔法记》)的艺术传统,总结唐代画家的实践经验,在画学理论著作《笔法记》里提出“六要”,在重视用笔的同时,也重视用墨技巧,指出:“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本诗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美学追求。这是南朝谢赫“六法”尚未论及的画法。荆浩的努力,他在绘画理论和创作上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使中国水墨山水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画山水图答大愚》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画山水图答大愚》

荆浩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

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

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

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

荆浩,五代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因躲避战乱,隐于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他博通经史,长于文章,工书画,尤善画山水,重视用笔、用墨,丰富了水墨山水画的技法,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范宽、关同都师法他。他曾说: “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著有《笔法记》。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将荆浩列入山水门“神品”中。汤垕《画鉴》评他的山水画为“唐末之冠”,论他的画论《山水诀》(即《笔法记》) “为范宽辈之祖”。以上评论,可以看出荆浩在唐末五代时画坛上的地位。

大愚,是邺都(今河北大名)青莲寺的和尚,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向荆浩乞画。诗云:“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借墨烟浓。”他大体地构想了画境。荆浩随即画了一幅水墨山水图赠给他,并和诗一首,即是本诗,以回答大愚。这首题画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画家自题画作,阐发自己构思布局、运笔用墨的匠心,开了宋代画家亲自题诗的风气。

诗人用“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发其端,直接扣到题面的“答”字上,是说我满足你的请求,手执画笔,恣意挥洒,顷刻之间,纵笔已成峰峦,画出此图。次第,顷刻间。次联“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写出自己用笔用墨的技法。荆浩画山、树,用秃笔尖笔细写,形如古篆字,画出的树木,细瘦而生寒意;画飞云,用淡墨晕染,显得轻盈。这两句诗,是画家提出“六要”画论的艺术实践。 “寒树瘦”的意象,形容秋冬季节山树凋零的景况,非常妥帖,看似新奇, 但唐人早已写过,如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南山逼冬转清瘦。”王建《寄上韩愈侍郎》: “咏伤松桂青山瘦”。颈联“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形容画面上岩石、喷泉之形状。曰“窄”,是指岩泉细小湍急,不是那种倾泻的瀑布,回应大愚的“不求千涧水”的艺术要求。曰“平”,是指岩石到水边呈阔平之形,回应大愚的“近岩幽湿处”的诗意。尾联写出赠画本意: “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意谓我画这幅水墨山水图赠给你,让你在禅房里不时展玩,你在画境里领悟到的清空闲适的情思,与你苦修参禅、四大皆空的心情,完全是一致的。结尾处,诗人点明作画本意,与首联遥相呼应,仍落到题面的“答”字上,体现全诗艺术结构完整的特色。

南齐谢赫在“六法”中,仅仅提出“骨法用笔”,注重用笔技巧在绘画中的作用。自从唐代王维起,我国的水墨山水画兴起, “水晕墨章,兴吾唐代” (荆浩《笔法记》),画家们逐渐重视用“墨”在绘画中的作用,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用墨有淡墨、浓墨、焦墨、泼墨、积墨、破墨、飞墨诸法。在这方面进行创作实践的唐代画家也很多,如王维、张璪、李思训、吴道子、王洽、陈昙、道芬、项容诸人,他们的艺术经验为荆浩探讨并发展水墨山水画的技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荆浩又总结了前辈画家的实践经验,在画学理论著作《笔法记》里,提出绘画“六要”:五曰“笔”,六曰“墨”。荆浩能博取众长,兼用笔、用墨之妙,独成一家,比他的前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