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著。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史家。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930年以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讲授中国上古史、先秦史、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通史等课程。1949年去香港,翌年创办新亚书院并任院长。1967年迁居台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述较多,主要有《先秦诸子系年》、《老子辨》、《孟子研究》、《朱子新学案》、《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等。该书共14章,其中第1章为《引论》,其余各章均以人物名篇,或一人,或多人,或附论其他学者。第2章至第14章依次为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李塨,阎若璩,毛奇龄,李绂,戴震,章学诚,焦循,阮元,凌延堪,龚自珍,曾国藩,陈澧,康有为。书前有作者自序,书后附学术史年表。书眉并标有提要式的标题。该书的特点,是能够具体论述各家学术渊源宗旨,撮录其主要学术观点,并详细引证各家记述及评论。内容精湛翔实,绝非空论,且层次分明。如第3章论王夫之,首记传略,次记学术大要,次记政治思想。于政治思想中据其《读通鉴论》等著作,具论其法贵因时,法贵因情,泥古非今之害等主张,与其尚简论,孤秦陋宋论等思想,并论宋学与韩学的关系,都十分具体。此外,该书的目的亦在于表明作者自己关于近代学术史的独到见解和理论,申明一家之说。如作者《自序》所说:“亦将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求以合之当世,备一家之言。”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崇宋学,贬汉学。故该书之首章《引论》中,专论两宋学术,以及晚明东林学派,意在表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应以宋学为其开端与正途。认为明清之际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诸家治学,尚多东林遗绪,即使对宋明曾有抵斥,亦皆有闻于宋明之绪论。又批评乾嘉以后的汉学说:满清对中华文化的政策,最为狡险,从我者尊,逆我者贱,治学者皆不敢以天下治乱为心,而相率逃于故纸丛碎中,足以坏学术毁风俗贼人才,终不免于大乱。见解极为深刻。该书原为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稿。草创于1931年,至1937年成书,前后经历5年之久。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在学术界曾产生较大影响。1986年中华书局据1980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所出第7版影印出版,全2册。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近代梁启超著。梁启超(1873~1929),近代著名学者和政治家,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二十四年(1898)入京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博通经史,又善于吸取西方思想和学说,在当时曾影响了一代青年。生平长于史学,尤长于学术文化史的研究。著作尚有《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多种,后汇编为《饮冰室合集》。该书共包括《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清代经学之建设》、《清初史学之建设》、《程朱学派及其依附者》、《实践实用主义》、《科学之曙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等16篇。又附表多种。此书主要论述明末至民国初年近300年间的中国学术思想及其变迁。其中《反动与先驱》、《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等节,概括了这一时期学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舍空谈,而趋实践的经世治用之学;由厌倦主观冥想,到倾向于客观考察;是对宋元明三朝道学的批判,和开辟未来新时代的先驱。此后又发展为乾隆嘉庆时期脱离时政的考据学,又发展成为道光咸丰以至晚清以变法维新、经世治用、托古改制为特点的近代今文经学。在《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等书中,比较详尽地评述了清代学者在经学、小学、音韵学、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史学、方志学、地理学、传记及谱牒学、历算学及自然科学、乐曲学等方面的成就。对黄宗羲、唐甄的民主启蒙思想,颜元、李塨的经世致用思想,王锡阐、梅文鼎的历算学成就等颇加赞许。称乾嘉学派为“科学的古典学派”,希望世人用其治学方法转治自然科学。并兼论辨伪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对经学、文字学进行史学和社会学研究、对《水经注》进行实地勘察研究、设立国家图书馆和国家音乐学校等建议和设想。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其中许多见解可与《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书相互发明。该书原为作者在清华大学等校演讲的讲义,后整理成书。1926年由上海民志书店出版。有1926、1929年民志书店本,1943年重庆中华书局本,1985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据1936年中华书局版影印本、1985年复旦大学《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