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家戏班kanghaijia xiban
明正德五年(1510),康海屈遭贬职在家,与好友王九思彼此唱和。在王九思的资助下,组织起康海家戏班,群众称为“状元班”。该班台风严谨,演技精湛,培养了一批名角。康海“谐以身容,自操琵琶倚歌”。常演的有康海编撰的《中山狼》《王兰卿服信明贞烈》、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和李开先编撰的词套、词谑等。戏班力求“歌有新词,舞有新姿”。李开先的《闲居集·康海传》,对状元班当时的演出做了生动描述:“先生尝病武功商贸之寂寥,乃于城东神庙报赛,数日间集乐2000人。”“状元班”虽属中路秦腔,但“慷慨悲壮喉转音声”的康王腔,在西部秦腔中得到保留和发挥。今被称作串套腔及红生、老生,成为不同于东部秦腔的主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