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改革,邓小平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即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以此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这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生产力标准” 论。
邓小平提出 “三个有利于” 标准,实际上是针对 “扭曲的社会主义” 的观点提出来的。他指出: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并强调,“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建设成败方面却发生了认识上的偏差,犯了两个不该出现的错误。第一是忘记了问题的根本。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要坚持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作为特定的社会形态,其生产关系和相应的上层建筑,应由生产力决定的并且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是手段,发展生产力才是目的。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讲手段而忽略了最终目的,甚至把手段凌驾于目的之上。或者说,只重社会主义的结构形式,而忽略了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并为内容服务的,本末倒置。当然,目的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手段,内容的发展也缺少不了恰当的形式,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社会主义。但目的和内容才是最终的、根本的。离开它,手段与形式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根据。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理解有误。不首先从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出发,不面对社会现实,把一些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当作 “社会主义原则”而加以 “巩固”。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相应地,在错误标准指导下的实践,结果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很难提高。从而最终使其既失去物质基础,又失掉群众基础,而被历史所淘汰。
邓小平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正是针对这两个方面,特别是第一方面实现了根本的拨乱反正。他告诉我们,我们所从事的这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因而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个有利于”标准间接地规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社会作用或功能,阐明了社会主义要做什么的问题,抓住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和实质,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并无什么固定模式可以遵循,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在这当中,还可以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成果。这样,人们的思想必将得到一次大解放,使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
总之,坚持贯彻 “三个有利于” 标准将加快改革的步伐,既可把人们的思想从错误的、扭曲的社会主义观念中解放出来,还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充分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改革开放 ☛
000007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