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哒Ephtahalites国名。又译哒、挹怛、挹阗。原名滑国。东罗马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原居阿尔泰山地区。公元5世纪初西迁,占领中亚和阿富汗地区。都城拔底延城(今阿富汗西北部)。427年进攻波斯失利。484年击败入侵的波斯萨珊王朝军队,迫其纳贡。 5世纪中叶侵入印度,占领印度西北部。567年,在突厥人和萨珊王朝夹攻下灭亡。 哒国西域国名。 见于《魏书》、 《北史》内《西域传》。 《周书·异域传》作哒国。 《隋书·西域传》作挹怛国。 系游牧部族*哒建立。公元484年击败波斯, 建哒国, 王都*拔底延城。 故地在今阿富汗北部。其人凶悍,能战斗。西域康居、于阗、疏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多,皆役属之,号为大国。与北魏、西魏、北周友好往来。后为突厥木杆可汗所破,部落分散。 ☚ 弗敌沙国 乌那遏国 ☛ 哒(ye)古族名兼国名。 亦作“挹怛”、“挹阗”。《北史》称其“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种”。在伊朗种与突厥种二说中,学术界较倾向于后一说。初为游牧部落,源出天山以北草原,从属柔然。约366—376年间从金山(阿尔泰山)而南、经今哈萨克草原先后攻占康居、河中地区,然后越阿姆河征服大月氏贵霜帝国。从此被西方学者称作“白匈奴”,认为是与大月氏混血的匈奴人,故肤色较白。北魏太和八年(484)击败萨珊朝波斯王卑路斯后,乃以其王厌带夷栗陀之名为国号, 简称哒。 建都拔底延城(今阿富汗伐济纳巴德)。最盛时跨有塔里木盆地以西北至巴尔喀什湖,楚河至塔拉斯河流域,北印度与中印度,以及从钖尔河到咸海。控制着从中原至里海各港口的商业贸易,与南北朝均保持频繁的进贡和通商。不信佛法,对境内佛教进行了严重摧残。公元563—567年间, 突厥和波斯库萨和一世联姻, 共攻灭哒。 ☚ 柔然 昭武九姓 ☛ 哒风俗《周书·异域·哒传》载其“刑法、风俗与突厥略同。其俗又兄弟共娶一妻,夫无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帽角焉。” 《宋云行记》: “以毡为屋,随逐水草,夏则随凉,冬则就温。乡土不识文字,礼教俱阙。阴阳运转,莫知其度。年无盈闰,月无大小,用十二月为一岁。……王著锦衣,坐金床,以四金凤凰为床脚。……至于设会,一人唱,则客前; 后唱则罢会。 惟有此法, 不见音乐。 𠿒哒国王妃亦著锦衣,垂地三尺,使人擎之。头带一角,长八尺,奇长三尺,以玫瑰五色装饰其上。王妃出则舆之,入坐金床,以六牙白象四狮子为床。自余大臣妻皆随伞,头亦似有角,团圆垂下,状似宝盖。观其贵贱,亦有服章。四夷之中,最为强大。不信佛法,多事外神,杀生血食,器用七宝。” ☚ 吐火罗风俗 波斯风俗 ☛ 哒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名称,也是该族在中亚建立的国家名称,汉文又译作歇哒、挹怛、悒达,南朝则称之为滑国,西方历史称之为白匈奴,Aptolits、Ephtarite。梁元帝萧绎所绘《职贡图》中滑国使者旁的题记有“有功,班勇以八滑(为亲)汉侯”,与《梁书》卷五十四《诸夷传·滑国》相合,该文记载;滑国是车师的别种。东汉永建元年(公元126年),车师贵族八滑跟随班勇讨伐北匈奴有功,被封为“车师后部亲汉侯”,哒人是八滑的部众。“滑”字古音读“骨”(gu),车师又译姑师,其原音为guz。梁元帝的题记是滑国使者的话,应当是可信的。可见哒族渊源于车师后部。《魏书》卷一○二《西域传·哒国》又说:哒是大月氏的一支,又说是高车的别种,原来居住在蒙古高原,后来移居于金山(阿尔泰山)以南,最终迁徙至乌浒水(阿姆河)以南立国,“其语与蠕蠕、高车及诸胡不同”。记载前后多有矛盾,既是说“高车别种”,怎么“其语与高车不同”呢?乌揭人原居金山内外,魏晋时称呼得,南北朝时称阿嘀、呵咥,与西方所记的Hephtalites、Ephtalite相近,车师人又是乌揭人的一支,可见哒人中也应有乌揭人的成份。现代又有人认为哒是乙弗鲜卑的一部,这种观点尚未为大家所认可。原居金山以南,四世纪末逐渐西迁。公元480年,击灭大月氏贵霜王朝,占领其地。公元484年,西败波斯,杀波斯王卑路斯,迫使其国称臣纳贡。南侵印度,占领 ☚ 去宾 𠿒哒国 ☛ 读音·ie(ˋ),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益涉切,入,叶韵。 上一条: 擫 下一条: 嚈 读音·ia(ˋ),为ia韵目,属a—ia—ua韵部。益涉切,入,叶韵。 上一条: 壓 下一条: 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