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此下將論中庸,故承上章更為提出,以起下諸章之意。如首章第二節提出道字,二十一章提出誠字,同一體例。‘中庸其至矣’,承上之辭;‘民鮮能久矣’,起下之辭。蓋此能字帶得勇字意。所以不違於中庸之道者,以知仁勇,然勇非在於知仁之外也。能以知知,能以仁守者,勇。知仁是自在道理,勇是强此知仁者,則能是知仁者,勇也。大學‘克明德’是兼知行説,而‘克’訓曰‘能’,克亦有勇意。則所以鮮能者,則以勇有過不及,而知行未得其中也,故自此至十一章皆以能字終始之。‘鮮能知味’,不能勇於知也;‘不能朞月守’,不能勇於仁也;‘中庸不可能’,兼不能勇於知仁而言也。勇如四强而知仁自然得中者,聖人之所以能之也。二十章‘學、問、思、辨、行’,知與仁也;‘弗能弗措’,勇也。十一章注言‘知仁之過不及’,而曰‘不當强而强,當强而不强’,以此推之,則能知能行之為勇,而以勇之過不及而知行之有過不及者,又可見矣。且五章、七章皆單舉知仁,而九章言勇則兼舉知仁,亦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