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轼《满江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轼《满江红》《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①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②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④狂处士,真堪惜。⑤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⑥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⑦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⑧ 【注释】 ①江汉:长江和汉水,两水在武汉汇流。高楼:这里指黄鹤楼,在武昌之西黄鹄山上,面临长江。蒲萄深碧:语本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酦醅。” ②岷峨云浪:语本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江带峨嵋雪。”又作者《南乡子》:“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岷峨:岷山和峨嵋山,均在作者家乡四川。锦江春色:语本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锦江在四川,是流入长江的岷江的支流。③“君是”句:君指朱寿昌,字康叔,当时任鄂州(治所在今武汉)知州。朱早年曾任陕州通判。南山指终南山,在陕州之南,故称朱为南山遗爱守。剑外:剑南,剑门山之南,指四川。④江表传:书名,记载三国时吴国人物事迹的史书,裴松之《三国志注》多所称引,今已佚。⑤狂处士:指祢衡,字正平,汉末平原人,《后汉书》有传。他曾大骂曹操,曹操大怒,但为避杀人之名,把他遣送到刘表处,又不见容于刘表,刘表又送于江夏太守黄祖,终为黄祖所杀。⑥空洲对鹦鹉:祢衡在江夏时曾写《鹦鹉赋》。祢衡死后,葬于汉阳西南长江之中的沙洲上,后人称为鹦鹉洲。萧瑟:风吹草木之声。⑦底事:何事,什么事。飘忽:迅疾而过,这里指死亡。⑧“愿使君”三句,典用李白黄鹤楼题诗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载崔颢游武昌时,“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谪仙,指李白。相传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有意和崔颢《黄鹤楼》诗争胜作的。 【译文】 长江、汉水从西边奔腾而来,黄鹤楼下碧绿的江水犹如新醅的葡萄酒美。它带来了岷山和峨嵋山上的云浪,带来了锦江的春天景色。您是留有恩泽的南山太守,我是思归剑南故里的他乡孤客。对着此时此地的风土人物,哪能不触景生情,把话儿细说? 《江表传》,您不要读。祢衡这样的狂处士,也真值得叹惜。而今孤坟空对着鹦鹉洲,只有苇花在风中飘落瑟瑟。只是笑书生意气争什么是非曲直,曹操、黄祖之辈不已都灰飞烟灭?希望您还是象李白那样好好赋诗,写出超越前人的有关黄鹤楼的诗篇。 【总案】 这首词有题“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者,当作于元丰三年(1080)至七年(1084)谪居黄州期间。此词上片描绘了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色,并由此引出自己的深沉乡思。下片抒写了他在贬谪期间的抑郁不平和清极情绪。词中痛惜祢衡,追怀李白,并从压制人才、迫害人才的曹操、黄祖之辈最终也得死去中悟到了只有诗歌才是不朽的盛事,因此他劝勉别人也鼓励自己积极写作。 苏轼《满江红》苏轼《满江红》苏 轼
苏 轼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①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②。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③,我为剑外思归客④。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⑤,君休读。狂处士⑥,真堪惜。空洲对鹦鹉⑦,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⑧。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⑨。 注释 ①鄂州:今湖北武昌。朱寿昌;苏轼好友,字康叔,扬州人,曾弃官千里寻母,以孝行闻名。时在知鄂州任上。②高楼:指黄鹤楼。蒲萄深碧: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处也是以葡萄酒的碧色形容江水。③“君是”句:称赞朱寿昌行仁政于民。南山,《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一诗小序:“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遗爱,《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这里作者把两个典故连用,来赞美朱寿昌是行仁政的太守。④剑外:剑阁以南的蜀中地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有“剑外忽传收蓟北”句。苏轼这里指自己身为蜀人而流落异乡。⑤江表传:书名,晋虞溥撰,叙述三国史实,已佚。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曾大量引用。⑥狂处士:指祢衡。⑦“空洲”句:即指鹦鹉洲。⑧“不独”二句:据《后汉书》《三国志》等记载,祢衡由孔融介绍给曹操,曹操本欲厚待他,但是祢衡对曹操却非常傲慢无礼,曹操无奈之下只得设法把他介绍给了刘表。刘表一开始也是很看重他,但后来无法忍受他的傲慢,又派给了黄祖,祢衡后被黄祖所杀。历史上,对“谁该为祢衡的死负责”的争论一直不断。这里苏轼说,历史已经过去,不必再争论不休。⑨“愿使君”三句:以李白、崔颢故事勉励朱寿昌淡忘政治风云,用心文章事业。谪仙,指李白。追黄鹤,崔颢曾题诗黄鹤楼,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句。李白很赞赏崔诗,后有拟作《登金陵凤凰台》。 鉴赏 本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是苏轼遭“乌台诗案”后含冤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在黄州的日子是艰苦的,不仅是在经济上,更是在精神上。幸好苏轼有仁厚而友好的太守相伴,有旧日的朋友不时问候,贬谪生活才不至于那么难挨。朱寿昌正是苏轼的旧友,此时任鄂州太守,与黄州隔江相望,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也有诗词唱和。苏轼对这位好友也是推心置腹的,所以他在词中丝毫不隐瞒自己的心绪,有较多暗讽时事的话。 开篇由写景引入,“江汉”二句气势非常磅礴。长江和汉水从西方浩荡而来,汇合在鄂州,著名的黄鹤楼屹然临于其上,俯瞰浩瀚的江水,也俯瞰着千古的兴亡。“蒲萄深碧”句用李白诗,写江水的澄清碧绿,而“犹自带”二句在颜色之外又给江水增添了许多乡愁。苏轼是蜀人,所以他要特别说明江水中带着他故乡(峨嵋)的雪水,也带着他故乡锦江的春色。这里苏轼用了“深碧”“雪浪”“锦”等色彩非常鲜艳的词绘,把江水描写得格外艳丽、鲜明、醒目。由江水引起乡思,接着由乡思进入议论。朱寿昌虽然不是蜀人,但曾在蜀地为官,并且政绩卓著,因此苏轼称赞他是一个贤能仁慈的太守,也多少含有一点替家乡父老表达谢意的味道。说自己是“思归客”,则更直接点明了乡思的主题。“对此间”三句,由乡思而转为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议论,引起下阕。 下阕直接以议论开篇。“江表传”“狂处士”二句是概括与黄鹤楼有关的历史典故,一个“休读”一个“堪惜”,饱含了作者的感情。不过它们的重心还是在下面“空洲”二句,尤其是一个“空”字。“空洲对鹦鹉”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空对鹦鹉洲”,含义与崔颢诗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等相似,是对历史兴替的感慨。作者认为,评论江表传中所载的历史也好,叹息祢衡是否死得值也好,已经不过是历史而已了。苏轼得出的结论是“不独笑书生争底事”,这里的“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笑祢衡何必去和曹操、黄祖等人争强,第二层意思是笑现在的我们又何必再去争论历史上的是非。或许还有更含蓄的意思,苏轼是在以祢衡比喻自己和朱寿昌,提醒、劝慰自己和友人,不必去和当权者争,不要陷在政治的漩涡里。最末三句,是劝解、勉励朋友,不如把心思放在文章事业上,以留下不朽的作品和名声。这同样也是苏轼的自勉。 整首词气势宏大,结构连贯,思绪清晰,写景议论结合紧密,丝毫没有生涩之感。苏轼写词善于加入诗的笔法,善于议论,善于用典,这些特点在本词中表露无余。短短百余字,几乎把与黄鹤楼有关的景色、典故写尽,同时处处包含着对友人的劝慰,文笔之简练老道,让人叹服。(姚苏杰) 黄鹤楼图 溥儒 链接 岷峨、锦江。都是苏轼故乡蜀中的名胜。峨嵋山是岷山一支,长年积雪,入夏冰雪消融成为江水,最终汇入长江。苏轼《东坡志林》卷四:“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苏轼是眉山人,刻意指出这点是为了寄托自己的乡思。锦江是蜀地一江,与其他江汇合后流入长江。它又名流江、汶江,俗名府河,相传蜀人织锦之后在江里洗涤就会使锦缎色泽鲜艳,故名锦江。古时蜀锦出口是蜀人主要的财富来源,故而蜀人对锦江有着特殊的感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