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6_246第六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6_246第六節

【第六節】

衣服之制。
‘君子’云云。
【眉批】 按:此節稱‘君子’,或問疑之,而集注斷以為孔子云。
精義 范氏曰:言君子者,不獨夫子,凡君子皆當然也。
或問 ‘吴氏之説疑如何?’曰:‘是亦有可疑者,姑存其説可也。’‘此章之首以“君子”發之,何也?’吴氏曰:‘此篇雖雜出弟子所記,至纂集而成,必出一人之手,故自篇首稱之,皆蒙上所言以見之也。獨於此章之首又以“君子”發之,不知何謂。蓋既謂之君子,則不得獨為夫子之事。豈自此之後皆三代典禮,而夫子行之,不得獨稱夫子耶?又不知“食不厭精”以下,亦三代之禮耶?彼宗廟朝廷聘享之禮,三代行之,有異於夫子者,故獨稱夫子也耶?此愚竊有疑之。’
蒙引 君子,指孔子而言,猶言‘君子有三變’、‘君子之厄於之間’,亦指孔子
不以紺緅飾。
蒙引 孔子不以紺與緅二色為常服之領緣,蓋齋服用紺飾,喪服用緅飾,此不以飾者,飾常服也。蓋齋自有齋服之飾,喪自有喪服之飾,常服自有常服之飾,此謂不以齋服、喪服之飾飾常服也。莫説非正色,既非正色,如何齋喪用之領緣之制?
紅紫不以為褻服。
或問 説誤。侯氏曰:紅、紫,上服之飾也,故不以為褻服。
間正色。
大全 青赤黄白黑,五方之正色也;緑紅碧紫騮,五方之間色也。蓋以木之青克土之黄,合青黄而成緑,為東方之間色;以金之白克木之青,合青白而成碧,為西方之間色;以火之赤克金之白,合赤白而成紅,為南方之間色;以水之黑克火之赤,合赤黑而成紫,為北方之間色;以土之黄克水之黑,合成黄黑而成騮,為中央之間色。答張敬夫問目
袗絺綌,表而出之。
或問 ‘表而出之,舊説以為必加表而後出,今説不然,何也?’曰:‘若如舊説,則當云“加表而後出”,不得云“表而出之”矣。故諸家雖皆因之,而范氏獨如今説。但其語不甚明白,故不得不自為説耳。’
衣以裼裘。
精義 尹氏曰:衣所以覆裘,故其色如之。
存疑 衣以裼裘,欲其相稱。禮記玉藻:‘襲裘不入公門。’鄭氏注曰:‘襲裘不入公門,必當裼也。’孔氏注曰:‘裼裘、襲裘,謂裘上有裼衣,裼衣之上有襲衣,襲衣之上有正服,但露裼衣不露裼衣為異耳。’吴氏注曰:‘裼裘者,裼衣外之上服直其領而露出裼衣也;襲裘者,裼衣外之上服曲其領而揜蔽裼衣也。’○玉藻曰:‘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孔氏注曰:‘裘之裼者,謂裘上加裼衣。裼衣上雖加他服,猶開露裼衣,見裼衣之美,以為敬也。’方氏注曰:‘所謂裼者,未嘗無襲,由露其裼衣,故謂之裼耳;所謂襲者,未嘗無裼,由掩以襲衣,故謂之襲耳。充,言充乎内也;見,言見於外也。由内達外則有裘而後有裼,故於裼言裘;自外至内則有服而後有襲,故於服言襲。’○按:諸儒之説,裘上外衣尚有三重:裼衣一重也,襲衣一重也,正服一重也。襲與裼之異,只在第二重上分别耳。第二重衣直領而露出裼衣,則謂之裼,蓋以所露者言也;第三重衣曲領而掩蔽裼衣,則謂之襲,蓋以所掩者言也。玉藻:‘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鄭氏注曰:‘君衣狐白毛之裘,則以素錦為衣覆之,使可裼也。曰“衣錦尚絅”,然則衣錦上復有上衣,明矣。’愚按:錦衣即第一重裼衣,上衣即第二重襲衣。云可使裼者,只是第一重裼衣使第二重襲衣可裼,不是錦衣之上復有裼衣,使可裼也。
寢衣
精義 尹氏曰:寢衣,今之被也。
或問 ‘寢衣,其今之被乎?’曰:‘愚嘗意其非被,而曾氏之説亦以為然也。’
狐貉之厚。
或問 楊氏之説誤矣,諸侯狐裘以朝,何取於善疑哉?楊氏曰:狐善疑,貉善睡,不可以從事,故燕居服之。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禮書 官玉府掌共王之佩玉。木瓜曰‘報之以瓊琚、琚,佩玉也。瓊瑶、瓊玖’,丘中有麻曰‘貽我佩玖’,女曰雞鳴曰‘雜佩以贈之’,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有女同車曰‘佩玉瓊琚’,佩有琚瑀,所以納間。渭陽曰‘瓊瑰玉佩’,采芑曰‘服其命服,有瑲葱珩’,大東曰‘鞙鞙佩璲’,公劉曰‘何以舟之,維玉及瑶’。爾雅曰:‘璲,瑞也。繸,綬也。佩衿謂之褑。’玉藻曰:‘將適公所,既服,習容,觀玉聲,乃出。揖私朝,煇如也。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君在不佩玉,齊則綪結佩而爵韠。凡帶必有佩玉,惟喪否。佩玉有衝牙。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緼組綬。綬者,所以貫佩玉相承受也。一命緼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葱衡。’經解曰:‘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左傳曰:‘佩,衷之旗。’又:‘季平子卒,陽虎將以璵璠斂,仲梁懷曰:“改步改玉。”’‘申叔儀曰:“佩玉蘂兮。”’晉語曰:‘白玉之珩六雙。’珩,似磬而小。楚語曰:‘之白珩猶在乎?’大戴禮曰:‘下車以佩玉為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衝牙、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説文云:‘中出玭珠。’荀子賦篇:‘璇玉瑶珠,不知佩也。’韓詩外傳曰:‘阿谷之隧,處子佩璜。’又曰:‘蠙珠以納其間。’○古之君子必佩玉,其制上有折衡,下有雙璜,中有琚瑀,下有衝牙,貫之以組綬,納之以蠙珠。而其色有白、蒼、赤之辨,其聲有角、徵、宫、羽之應,其象有仁、智、禮、樂、忠、信、道、德之備。禮記曰: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天下莫不貫者,道也。或結或垂,所以著屈伸之理;或設或否,所以適文質之儀,此所以純固之德不内遷,非僻之心無自入也。蓋衡以平其心,璜以中其德,琚欲其有所安,牙欲其有所制。右徵角,所以象事與民;左宫羽,所以象君與物。趨以采薺,行以肆夏,所以比於樂;周旋中規,折旋中矩,所以比於禮;進則揖之於前,退則揚之於後,則佩之為物,奚適而非道耶?蓋民為貴,君為輕,事為先,物為後,能治民然後能安君,能應事然後能生物,此所以事與民在所右,而物與君在所左也。春秋傳曰‘改步改玉’,則自天子至士,步固不同,而玉亦隨異。故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玟。蓋玉之貴者莫如白,賤者莫如瓀玟。山玄以象君德之静,水蒼以象臣職之動。山玄、水蒼,其文也;瑜與瓀,其質也。世子佩瑜,則士佩瓀矣;士佩瓀,則世子而上佩堅矣。瓀或作瑜,以其多石故也;玟或作珉,以其賤故也。
吉月必朝服而朝。
精義 范氏曰:告老,猶月朝於君,何也?國有大事,猶將預焉。故請討陳恒,則沐浴而朝。
蒙引 吉月,謂每月之吉,不特正月之朔。○服者,衣冠冕裳之總名。致仕之時,人多不朝,朝或不以朝服,夫子則服朝服而朝,必謹其所服也。此又致仕朝君之制也。

☚ 06_245第五節   06_247第七節 ☛
000012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