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
為仁之本。
此仁字恐是專言,包四之仁。不然,則弟當屬義,豈為仁乎?
忠信為傳習之本。
‘為人謀’、‘與朋友交’,比之‘傳習’,恐是差輕,且是以後事,恐不當謂之本。
弟子入則孝。
弟子,恐是如小子之稱。若謂為弟為子,則‘謹而信’以下豈專屬於為子者乎?
‘賢賢易色’章。
饒氏曰:‘賢賢居先者,以好善、有誠方能行下三事也。’此恐是偶然耳,不必曲為之説。若如此説,則上章夫子之言‘親仁’、‘學文’,何在於孝悌、謹信之後耶?
‘十世可知’章。
子張之問,恐是指十世之後治亂興亡。而孔子只以禮之損益答之,何也?且既曰‘百世可知’,則秦漢以後至于今,數千餘年,其或損或益者,夫子亦已逆知其某代如此、某時如彼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