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朱敦儒《念奴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朱敦儒《念奴娇》

《念奴娇》

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桃李无言,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东君也自,怪人冷淡踪迹。花艳草草春工,酒随花意薄,疏狂何益。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料得文君,重帘不卷,且等闲消息。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

【注释】 ①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他乡寒食:语本唐孟云卿《寒食》诗:“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②桃李无言:《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③东君:司春之神。唐成彦雄《柳枝词》:“东君爱惜与先春,草泽无人处也新。” ④疏狂:狂放不羁不拘礼法。柳永《凤栖梧》:“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⑤“除却”二句:韦庄《女冠子》:“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⑥文君:汉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见《汉记·司马相如传》)。此指抒情主人公所思之女性。⑦重帘:重重帘幕。

【译文】 离别后,面对一片美景,怎奈悲愁更剧。双燕互吐知心的话语,黄鹂唱着柔情的歌曲,而我却辞她远去。他乡飘泊,更逢寒食雨。多情风流的过客,每喜在桃李下徘徊暂驻,默默无言的桃李,哪经得起他们相赠折取。忧伤的离人自是无心赏春惜春,春神呵,你莫怪人对你冷淡如许。春天草草地催开艳丽的鲜花,浮花浪蕊无情思,薄酒也难浇愁苦,狂放疏荡又有何益处?除了清风与明月,谁个能知晓我绵绵的情愫。料想我的爱人深居闺中、重重帘幕无心卷,终日痴痴地等着我的信息。真不如回去和她团聚,好好地享受她的温馨爱意。(汤俊峰译)

【集评】 清·黄苏:“希真……词品清超,此作尤为峭拔,此必为乞休后作。开首五句,言别京中友、途中冷淡情怀。‘桃李’四句,不过言己心迹疏放冷淡。次阕起处,言所以疏放冷淡之故,总是‘酒随花意薄’耳。‘此情谁识’,见无人知此心者。末说文君,说受他怜惜,隐见妻能知爱惜我,而世少爱惜我者矣。妙在语气含蓄”(《蓼园词选》)。

清·贺裳:“(朱希真)《念奴娇》末云:‘料得文君,重帘不卷,且等闲消息。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如此风情,周(邦彦)、柳(永)定当把臂。此亦子瞻(苏轼)所云‘鹦鹉禅五通气毽,皋陶所不能平反’也,而语则妙矣。”(《皱水轩词筌》)。

【总案】 此词将离别的相思情与游子的飘泊感挽合在一起,在传说的相思恨别的题材中别出新意。晚唐五代花间词人,善用婉语传深情,而朱敦儒此词语言直率,情怀表现得却同样深挚。结句虽明白如话,却既写出极欲与爱人团圆的迫切感,也见出飘泊他乡冷淡孤独已无法忍受。夫妻生活的温馨美满、爱人的多情温柔,对未来甜蜜的希望与眼前流落的凄凉,全包含在结句那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中。


唐宋词之《朱敦儒《念奴娇》》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朱敦儒《念奴娇》

朱敦儒《念奴娇》朱敦儒

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注释 ①藤床:藤制之床,藤榻、藤绷之类。②瑶台琼阙:此处指月宫。出自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者,西方曰须弥山,对七星之下,出碧海之中。上有九层……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③玉锁:想象中月宫宫门上的锁。掣(chè):抽取、拉牵,此处指管理、打开。④素娥:嫦娥。⑤飞霜凝雪:指皎洁的月光仿佛是嫦娥刚炼就的霜雪。⑥打碎珊瑚:此处指豪富的物质生活。据《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自失。”⑦仙桂:古代传说中的月中桂树。扶疏:(花木)枝叶茂盛貌。⑧萧萧发:头发稀而短的样子。



松岩仙馆图(局部) 【宋】 佚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此词可能是朱敦儒南渡之后到致仕前的作品。全词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通过描写词人想象中神游月宫的经历,塑造了一个清幽静寂、韵致旷远的天上世界,折射出词人鄙弃俗世喧嚣,向往纯洁美好的精神追求。

上阕由人间及天上,写作者飞天升月的奇想。首句向以写月佳句名世,历代词评家多有论及,如“词意奇绝,似不食烟火人语”(张端义《贵耳集》)。明月被“推上”“插天翠柳”,的确见奇。那么,词人何以有如此奇想呢? 由词中看,词人卧于柳树之下的藤床,觉得柳树高入云霄,伸向天宇。在这种特别视角之下看到月轮缓缓上升,感到仿佛被人推上去一样。一个“推”字,既写出月亮运行的特有态势,又进一步引发了他“飞入瑶台琼阙”的冲动。接下两句刻画飞天时的景状和感受。“瑶台琼阙”中隐隐有笙箫吹奏、仙子翩翩起舞、环佩叮咚。天宇中的淡雾使笙箫之声也带上了清冷之意,清风使环佩也显得轻若无物。宫门的玉锁沉沉,无人开启,作者不禁有些怅然。回首人间,闲云散尽、银辉普照,月华与海水交相辉映,连成一片奇光。一连串的奇思妙想,细细品来却又丝丝入扣,自然而然地浑融为一个冰清玉洁的月境,使人读来如同亲历。好个“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黄昇《花庵词选》)的世外希真(朱敦儒字)!

下阕紧承上阕,由景入情,生发议论。长生药和珊瑚是俗世欲望的缩影:富贵长生。而在词人眼中,炼药长生和石崇斗富打碎珊瑚,与清风明月的自然享受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因此词人立意“洗尽凡心”。末句构思精巧,借嫦娥之口说“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尘世的凡夫俗子又如何能领悟这月境的清妙呢?此处表达了词人对尘世虚名物欲的深切厌倦和欲超拔于俗世之外的情致。

在朱敦儒的词作中,月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念奴娇》)写的是月的晶澄莹澈之境;“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好事近》)写的是月的素淡清幽之境。而本词中的月境则是融合了词人心灵追求的空灵之境。词人为何对月如此偏爱呢?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笔下的月境飘逸清旷、超凡脱俗,正是他独立人格和心灵追求的投射。(王莹)

集评 明《吴从先:“上一段有月到天心之景色,下一段有月冷人心之情怀。”(《草堂诗馀隽》)

明《赵世杰:“月中佳境,被希真一笔描出,读之令人神怡目爽。”(《古今女史》)

念奴娇



朱敦儒



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蘋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旋采芙蓉,重熏沉水,暗里香交彻。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11)。银河西去(12),画楼残角呜咽(13)

注释 ①风生蘋叶:宋玉《风赋》有“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之句。蘋,多年生草本植物,多长于浅水中。②寒蝉:蝉的一种,体小而黑,有黄绿色斑点,翅膀透明,夏末秋初时在树上鸣叫。凄切:凄凉悲切。③旋:又、还。芙蓉:荷花。④沉水:沉水香。⑤交彻:交汇渗透。⑥冰簟(diàn):凉席、竹席的美称。⑦愁肠重结:形容愁绪如肠一般曲折缠结无法解开。⑧良宵:美好的夜晚。⑨角枕:兽角制作或装饰的枕头。兰衾(qīn):锦衾,华美的被子。⑩宛转:辗转。(11)明灭:忽隐忽现。(12)银河西去:指天将破晓。(13)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残角:指更漏将尽,行将破晓时的角声。角,军中乐器,用以司晨昏。

鉴赏 本词写秋夜怀人。上阕写秋风寒蝉之夜愁绪萦人,作者为排遣相思之苦,采荷沐香、卧席望明月,下阕写作者整夜辗转难眠,起身徘徊闲庭直到天亮时分。

上阕分三层展开。第一层写寂寞晚凉黄昏与凄凉寒蝉秋声的景致,为后两层作铺垫。首三句写晚凉、黄昏、清风的场景,本只有寂寞之色调,尚无凄切之寒意,但后两句“秋声”“寒蝉”一出,冷清寂然之中便突然有催人伤怀的声音,可谓铺陈有序。“可爱”形容傍晚天地之清凉,以神态写感觉,与“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唐白居易《自在》)之句有同工之妙。“黄昏”的意象最是能启发思妇的相思之情,正是“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阮逸女《花心动》)。清风起于蘋叶,既回应“晚凉”,又衬托“人静”,可谓得收笔之妙。次二句写“秋声”与“寒蝉”之声,更进一层烘托黄昏人静的寂寞。欧阳修《秋声赋》说:“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知“秋声”有动容天地之力量,正是“南风作秋声,杀气薄炎炽”(唐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穿”字更是形象地传达出此种意象,与“夜色临城月,春声渡水风”(唐清江《喜皇甫大夫同宿大梁驿》),“春声穿竹溪”(苏庠《菩萨蛮》)写法相近。秋风吹冷、细柳黄昏、寒蝉凄切,正是“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西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的景象。

上阕后两层写作者采荷沐香不得销愁,时间又总是漫漫,最后只得独自仰卧伴明月,但终究忧还是忧、愁还是愁。此两层以时间过程作为视角,由黄昏写到月朗中天,与下阕由中夜写到拂晓,自是一以贯之、前后呼应的。“小床独卧明月”一句意象尤为奇特,既有“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西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的怀乡之思,又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的怀人之意,开启下阕词意,可谓融情于景,言短而意长。

下阕首三句承上启下,写作者因今夜清风明月之良辰美景而重新泛起离愁别绪。“老来应免多情”一句看似是暗示作者老年的闲淡心境,其实不然,因为“多情却似总无情”(唐杜牧《赠别》),更何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呢?“愁肠重结”用“念思白云,肠如结兮”(西汉贾谊《旱云赋》)之寓意,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的形象表达。次二句用“良宵”“人不见”“虚设”的场景突出作者与佳人分别之恨,正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之意,但是对于闺中思妇来说恐怕是另一番怨恨景象了,所谓“强整绣衾,独掩朱扉,簟枕为谁铺设”(阮逸女《花心动》)是也。

作者终究被愁思所烦扰,中夜难寐而独自月下徘徊。露草月下渐次明灭残尽,如红烛明灭之意,乃是形容时间之漫长与作者愁绪之深切。将草露比作为夜空的闪烁星辰,加上“银河西去”的意象,便构成“银河浓淡,华星明灭”(柳永《女冠子》)的情景了。全词以“画楼残角呜咽”作结,暗示作者徘徊月下渐次到天明,凄凉之致,情感达到高潮。(张伟特)



秋夜独坐图 【清】钱载



链接 孩儿枕。宋代有一种瓷枕,因其枕身呈孩儿侧、俯等卧形,谓之孩儿枕。以定窑、景德镇窑制品最为精美。定窑白瓷孩儿枕,造型为一孩儿匍匐于榻上,两臂相搭支在头下,两腿交叉翘起,侧首仰视,眉清目秀,以其背部为枕面。景德镇窑青白瓷孩儿枕,造型为一孩儿侧卧榻上,两腿屈起相叠,双手持一边缘翻卷的荷叶,以荷叶作为枕面。二枕设计皆独特巧妙,孩儿形态自然可爱。

唐宋词之朱敦儒《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朱敦儒《念奴娇》

《念奴娇》

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观里栽桃,仙家种杏,到处成疏隔。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寄驿人遥,和羹心在,忍使芳尘歇。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

【注释】 ①经年:连年。②红尘:佛道称喧嚣纷扰的人世为红尘。此处兼指官场。③观里栽桃: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此处以“栽桃”喻出仕为官。④仙家种杏:葛洪《神仙传》卷六载三国时人董奉居庐山,“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馀株,郁然成林。”此处借指归隐不仕。⑤孤标:孤傲高洁的品格。⑥寄驿人遥:用南朝陆凯事。陆凯与范晔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给在长安的范晔,并赠诗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信,聊寄一枝春。”(《太平御览》卷九七○引《荆州记》)此句意谓欲寄梅花一枝,但友人相隔遥远而不能。⑦和羹:《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作相时说的话,他将傅说比喻为调羹汤所必用的调味品。后用作称颂宰相或辅佐君王的典故。和羹心:指辅佐君王的用世之心。⑧忍:岂忍。芳尘歇:指梅花化作尘土。

【译文】 陡然见此梅花不禁惊喜万分,试问她整年隐蔽在何处,不露容颜,掩藏着芳香。她欲说又罢,似有满腹忧伤。却反问我为何要久居尘世找苦尝。玄都观里栽的千棵桃树,庐山脚下植的万株红杏,处处都与她疏远隔肠。虽有千林万树,也难觅作伴的知己,她独自个怡然自得地斗雪傲霜。她只管暂把春光领回人间。孤标高韵怎肯结交,那些雄蜂浪蝶追逐轻狂。难道是七情六欲与她无缘,怎知她经受了多少寒风冷月与凄凉。我想折一枝寄给陇头的朋友,又无奈路遥人远难如愿,辅佐君王安邦治国之心犹未改,怎忍心让她化作尘泥埋幽芳。她在东风里孤独怒放,可惜无人来攀折欣赏。

【集评】 清·黄苏:“希真急流勇退,人品自尔清高。观‘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句,或有不能见用、不得已而论于求退者乎?且读至‘和羹心’在,可以知其志矣。希真作梅词最多,以其性之所近也。此作尤奇矫无匹。起句作问答语,便自超隽异常。次阕起处亦自高雅。‘岂是无情’一折,意更周密,结语黯然”(《蓼园词选》)。

【总案】 此词作于南渡后,明为咏物实为咏怀。独傲霜雪的梅花是词人的自我写照。在令人压抑沉闷的红尘中,他找不到可以沟通、交流的知己伴侣,他的观念、行为、政见都到处与偷安畏死、因循苟且的官场相龃龉、冲突。他虽感到孤独,却保持着高度的自尊、自信,并不随波逐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个体与社会的疏离,是从前词史上未曾明确表现过的心理感受,这里作者借咏物给予了具体、深刻的表现。词将梅品与人品打成一片,妙合无垠。为梅传神,为人写心,物我一体,堪称“绝妙”。


唐宋词之朱敦儒《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朱敦儒《念奴娇》

《念奴娇》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 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注释】 ①瑶台琼阙:指月宫。②环佩:女子衣上所系的玉饰。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咏王昭君有云:“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③玉锁:月宫门的锁。掣:开启。④有药长生:古代传说月宫中有玉兔捣药。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杜甫《月》:“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⑤飞霜凝雪:指明亮皎洁的月光。⑥打碎珊瑚:《世说新语·汰侈》载石崇与王恺争豪富。王帝曾赐给王恺一高二尺的珊瑚树,“枝柯扶疏,世罕其比”。石崇见后,以铁如意将珊瑚树击碎,随即命左右取出六七枚高三、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月”的珊瑚以炫耀。⑦争:怎。仙桂:指月中桂树。扶疏:叶枝茂盛貌。黄庭坚《念奴娇》:“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⑧萧萧发:稀疏的白发。

【译文】 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是被何人推上到高插碧空的柳梢?寒光照着藤床如水冰凉,我飘飘若仙飞到月宫游遨。云雾浸冷了笙箫的音调,仙风吹动着环佩叮咚轻摇。我叩宫门呼叫,却无人开锁让我一瞧。仰望悠闲的浮云散尽,海面波光与碧空银辉相映照。谁相信月里真有长生不死的妙药,那飞霜积雪的清光,想必是嫦娥刚刚炼成的仙丹。昔日石崇打碎五光十色的珊瑚与王恺斗富,怎比得上我闲看婆娑仙桂弄明月时怡然心宽?洗刷掉尘世的凡心俗念,沐浴着满身清辉玉露,一任白发浸湿透寒。嫦娥告诫:这其中的情味,明天不可与尘世的俗人诉谈。

(汤俊峰译)

【集评】 宋·胡仔:“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朱希真作中秋《念奴娇》,则不知出此。其首云:‘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亦已佳矣。其后云:‘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潇潇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此两句全无意味,收拾得不佳,遂并全篇气索然矣”(《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宋·张端义:“朱希真,南渡以词得名,月词有‘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之句,自是豪放”(《贵耳集》卷上)。

【总案】 面对澄澈的月色通明的世界,古今诗人产生过许多浪漫的奇想,李白把酒问月,苏轼“欲乘风归去”,朱敦儒在恍惚中也飞入了冰清玉洁的月宫,欲借此摆脱人世的孤独与喧嚣。然而月宫并不比人间多情温暖,同样是冷雾迷漫,宫门不开。天上人间都是扣阍无路。找不到倾吐衷肠的知已,无奈只有回到人间孤独地清赏扶疏桂影,保持着自我孤傲高洁的人格精神。此词表现出一种沉重的与社会环境疏离的孤独感。


唐宋词之《朱敦儒《念奴娇》》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朱敦儒《念奴娇》

朱敦儒《念奴娇》朱敦儒

朱敦儒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也不修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懒共贤争(11),从教他笑(12),如此只如此。杂剧打了(13),戏衫脱与呆底(14)

注释 ①谙知:熟悉。物外:尘俗世事之外。②虚空:指大千世界。佛教以为诸世界一切皆空无,虚无形质,空无障碍,虚与空便都是无。③恨海愁山:恨如海,愁如山。④挼(ruó):揉搓。⑤惺惺:清醒、机警。⑥逢场作戏:本指江湖艺人随行处即临时择空场,用随带竿木,挂帷幔成台,当众演戏。禅宗语录中多指悟道在心,不拘时地。后谓随事应景,偶一为之。⑦乃翁:你父亲,此处为朱敦儒自称。⑧般事:如此之事。⑨修仙:修道成仙。佞(nìng)佛:沉迷佛教。⑩栖栖:忙碌不能安居貌,《论语《宪问》有“丘何为是栖栖者与”之句。(11)贤:宋人尊称,相当于“您”。(12)从教:任教、任听。(13)杂剧:宋人对各种歌舞、杂戏的统称,杂剧演出时先演一节由五个角色出场的小歌舞,称为艳段,再演正杂剧,内容或是一段滑稽戏,或是以大曲曲调演唱故事。打了:演完了。(14)戏衫:戏衣。呆底:痴呆不明觉者,此比喻醉心功名富贵者。底(de),助词,犹“的”。

梦蝶图(局部) 【元】 刘贯道 美国私人藏

鉴赏 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朱敦儒致仕,不久退隐嘉禾(今浙江嘉兴)。二十五年十月六日,权相秦桧强行使朱敦儒复出,朱敦儒惧祸不敢辞,出任鸿胪少卿,不久秦桧死,同月二十三日,朱敦儒依旧致仕,再次退隐嘉禾。朱敦儒本来清誉在外,朝野皆知,曾因与主战派人士交往过密而获罪罢职隐居。此次复出虽然前后不到二十天,但人们议论纷起,批评他晚节不保,依傍权贵奸相,为人所惋惜。朱敦儒自己悔恨之心亦溢于词中,本词当作于同年十月之后。

作者早年隐居洛阳,中年南渡流离岭南,后又出仕南宋,卷入政治漩涡而罢官归隐,中途又短暂复出而被讥为“失节”,最后以75岁高龄再次归隐。这一生起伏曲折的历程,正是“历遍人间”之意。晚年归隐时崇尚清静无争,沉浸在超然“物外”的境界中,遭受岁月蹉跎磨砺的心灵终究得到恰当的安顿,正是返璞归真,回到早年的志向,“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宋史《朱敦儒传》)。因而,词人才有“老来可喜”之说。上阕次三句流露出痛切悔恨之意,作者已经看透了人世红尘,其中有恨如海深、愁如山重。此恨此愁估计是针对其晚节不保之事而发。考其晚年复出的原因,周必大称“希真老而爱其子,而畏避窜逐,不敢不起,识者怜之”(《二老堂诗话》),评价亦可谓中肯。种种乱愁纷绪,都被作者“一时挼碎”,其恨切如此,可谓直白而形象。以口语入词,亦是作者词作清丽浅近的一贯风格。次三句写作者不愿为尘俗所困,原因未必是“拼从前烂醉,被花迷著”(张先《满江红》),或“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柳永《两同心》),而可能是“七十衰翁,告老归来,放怀纵心”,“如今且,趓花迷酒困,心迹双清”(《沁园春》)。开怀心清,无拘无碍,“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不拘时地,放心沉睡,正是“等闲池上饮,林间醉”(《感皇恩》)的境界了。

下阕继续展开议论,写作者超然无执的心态。前人称“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唐杜甫《可叹》),“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唐白居易《放言五首》),而作者却以父亲的口吻亲切地告诉子女,他超然于历史,不在乎功过评说,暗指晚年失节之事。作者不执念于佛老仙道,不是因为“事神徒惕虑,佞佛愧虚辞”(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而是因为修仙佞佛依然不是彻底的解脱之道,“洞天谁道在,尘寰外”(《感皇恩》),洞天不必在尘世之外,在世界中就可以超然物外。作者也不学孔子救世济民,心怀天下,虽奔走往来,却惶惶如丧家之犬,正是“圣人栖栖忧世”(《论衡《指瑞》)。作者既不与人相争,也任由别人评论。全词以“杂剧”比喻人生作结,新奇而深刻。将“戏衫”比作人生种种诸如富贵功名之类的临时面具,将“呆底”比作那些纠缠着名利、执念着人生的不明觉者,他们被人生的戏衣所遮蔽而不自知。既然作者的人生之戏已经谢幕,就把那些虚幻浮华的东西扔给痴迷者吧! 把本真的精神留给自己,所谓“认取自家身”(《临江仙》)是也。

本词辞浅情真,以禅理佛语、口语俚语入词,亲切而生动,呈现议论化、散文化、语录化的风格。朱敦儒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自成一家,多为后世词评家所称赞。(张伟特)

仿米山水图(局部) 【明】陈淳 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 宋代日渐风行的禅宗语录。禅宗语录是由亲随左右的门弟子随时笔录编集而成的禅师言论。禅宗之有语录,肇自《六祖坛经》,以后日益发展,逐渐成为禅家的一种专门文体。唐代禅宗语录为数不多,到了宋代,禅宗语录风行,出现了大量的语录,是禅宗语录的鼎盛时期。宋代最著名的语录当首推释赜藏主集的《古尊宿语录》四十八卷,该书收罗广泛,自南岳怀让以下,马祖、百丈、临济、云门、真净、佛眼、东山等四十余家唐宋禅师的语录都收录书中。后来又有释师明在此基础上著《续古尊宿语录》六卷,收录从南岳怀让到隐山璨等共七十余位禅师的语录。

禅宗“顿悟”理论对宋代哲学与文学思想的影响。禅宗的顿悟理论,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大,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以及文学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也倡导“一旦豁然贯通”的工夫,很明显就脱胎于禅宗的“一悟即至佛地”的顿悟说;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中所提出的直接“发明本心”以达到“知”的认识论,也是源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理论。而南宋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更将悟引入诗歌研究中,提出“妙悟”说。


唐宋词之朱敦儒《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朱敦儒《念奴娇》

《念奴娇》

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桃李无言,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东君也自,怪人冷淡踪迹。花艳草草春工,酒随花意薄,疏狂何益。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料得文君,重帘不卷,且等闲消息。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

【注释】 ①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他乡寒食:语本唐孟云卿《寒食》诗:“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②桃李无言:《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③东君:司春之神。唐成彦雄《柳枝词》:“东君爱惜与先春,草泽无人处也新。” ④疏狂:狂放不羁不拘礼法。柳永《凤栖梧》:“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⑤“除却”二句:韦庄《女冠子》:“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⑥文君:汉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见《汉记·司马相如传》)。此指抒情主人公所思之女性。⑦重帘:重重帘幕。

【译文】 离别后,面对一片美景,怎奈悲愁更剧。双燕互吐知心的话语,黄鹂唱着柔情的歌曲,而我却辞她远去。他乡飘泊,更逢寒食雨。多情风流的过客,每喜在桃李下徘徊暂驻,默默无言的桃李,哪经得起他们相赠折取。忧伤的离人自是无心赏春惜春,春神呵,你莫怪人对你冷淡如许。春天草草地催开艳丽的鲜花,浮花浪蕊无情思,薄酒也难浇愁苦,狂放疏荡又有何益处?除了清风与明月,谁个能知晓我绵绵的情愫。料想我的爱人深居闺中、重重帘幕无心卷,终日痴痴地等着我的信息。真不如回去和她团聚,好好地享受她的温馨爱意。(汤俊峰译)

【集评】 清·黄苏:“希真……词品清超,此作尤为峭拔,此必为乞休后作。开首五句,言别京中友、途中冷淡情怀。‘桃李’四句,不过言己心迹疏放冷淡。次阕起处,言所以疏放冷淡之故,总是‘酒随花意薄’耳。‘此情谁识’,见无人知此心者。末说文君,说受他怜惜,隐见妻能知爱惜我,而世少爱惜我者矣。妙在语气含蓄”(《蓼园词选》)。

清·贺裳:“(朱希真)《念奴娇》末云:‘料得文君,重帘不卷,且等闲消息。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如此风情,周(邦彦)、柳(永)定当把臂。此亦子瞻(苏轼)所云‘鹦鹉禅五通气毽,皋陶所不能平反’也,而语则妙矣。”(《皱水轩词筌》)。

【总案】 此词将离别的相思情与游子的飘泊感挽合在一起,在传说的相思恨别的题材中别出新意。晚唐五代花间词人,善用婉语传深情,而朱敦儒此词语言直率,情怀表现得却同样深挚。结句虽明白如话,却既写出极欲与爱人团圆的迫切感,也见出飘泊他乡冷淡孤独已无法忍受。夫妻生活的温馨美满、爱人的多情温柔,对未来甜蜜的希望与眼前流落的凄凉,全包含在结句那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