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地区差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地区差价

1.地区差价

农产品由分散的农村市场收购,然后集中起来,运到城市或出口口岸。由于运距不同,支付的运费和商品损耗有多有少。因此,同一种农产品,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地区,就形成了价格之间的差异。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为繁荣经济,满足市场需求,鼓励私商长途贩运,发展城乡物资交流,使商品经营者有利可图,地区差价较大。当时农产品地区差价的制定,采取倒扣计算的办法,从大中城市到农村初级市场,采取递远递减,层层扣出费用、利润计算。这时农产品地区差价虽比旧中国缩小了很多,但仍然比较大。如长春地区1951年3月份,生猪、鸡蛋、青麻、蜂蜜、线麻籽等产品,城乡差价为10%—20%。1953年为配合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要求将私营批发商从主要农产品的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吉林省根据商业部规定的“城之微利,城乡合理”的地区差价政策,进一步缩小了地区差价。
1959年规定生猪城乡差价,15公里以内无差价,15.5至30公里差价率为5%,30.5至40公里为6.5%,40.5公里以上差价率为7.5%。1960年规定成品粮城乡差价率为10%;1959—1963年,鸡蛋城乡差价率为5%—8%,1964年为3%—5%。“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取消了粮食、食用植物油料、棉花、烟、麻、甜菜、皮毛等的城乡差价,实行全省一价。猪、牛、羊、蛋、水果、水产品、蔬菜等鲜活商品,只保留很小的地区差价。1971年9月,吉林省规定菜牛城乡差价,不分里程一律按县城价格,每50公斤扣价1元。1973—1974年,规定生猪、菜羊城乡差价,15公里以内无差价,15公里至不足30公里每50公斤扣除0.5元,30公里以上扣价1元。由于取消和保留了很小的地区差价,造成商品流通阻塞,不能货畅其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从1979年起,随着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和放开,地区差价不合理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 (三)控制农产品的各种差价   2.质量差价 ☛
000166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