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地区差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地区差价 1.地区差价农产品由分散的农村市场收购,然后集中起来,运到城市或出口口岸。由于运距不同,支付的运费和商品损耗有多有少。因此,同一种农产品,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地区,就形成了价格之间的差异。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为繁荣经济,满足市场需求,鼓励私商长途贩运,发展城乡物资交流,使商品经营者有利可图,地区差价较大。当时农产品地区差价的制定,采取倒扣计算的办法,从大中城市到农村初级市场,采取递远递减,层层扣出费用、利润计算。这时农产品地区差价虽比旧中国缩小了很多,但仍然比较大。如长春地区1951年3月份,生猪、鸡蛋、青麻、蜂蜜、线麻籽等产品,城乡差价为10%—20%。1953年为配合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要求将私营批发商从主要农产品的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吉林省根据商业部规定的“城之微利,城乡合理”的地区差价政策,进一步缩小了地区差价。 ☚ (三)控制农产品的各种差价 2.质量差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