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099第二十二 下十五 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099第二十二 下十五 章

【第二十二 下十五 章】

吕晩村曰:‘遷之説,勢不可行,則但有效死為主耳。’竊意:以上三章,隨問以對,而意實相承。文公問事之擇,則言自固之策,不在事大,而在乎得民死力;至其甚恐,則告之以自强為善,不但不至於亡,未必無興王基業;直到此在所不免之勢,安坐則亡,猶有去耳。去而無道,則等亡耳,惟有守耳。苟有道而去,則失國而有國,未必不垂王者之統基,固上策也。如不能為大王之為,畢竟存亡非人所能為,有天存焉,能守殉社之義,則又未必無保存之天,抑又次也。前乎一策,任道者能之,任道之至,天或興之;後乎一策,任天者能之,任天之至,人不能亡之。任道者,雖不能興,必不至亡;任天者,雖或至亡,猶不失義。夫理之可為者惟此,故雙舉並告,而使之量力而擇。聖賢處宜,只有此耳,他何計也?且夫擇者,兩條俱有可行之路,然後方成為擇。若使當時果有行不得一路,則孟子豈為空言褒張地設此二策以欺文公耶?然則諸家效死為主之説,斷有未察矣。若曰以滕文力量必不能為大王之為,則畢竟事勢自當以效死為主,然大凡道理有為皆是,孟子又何可吾君不能而遽主下一節説乎?愚故曰當以雙告無偏重為正。或曰:然則其奈文公之無可遷何?竊意:泰伯之於句吴箕子之於朝鮮,豈必盡封域之内而後為可遷?然而必以大王言者,以其創垂之大且著者為人君取則之證耳。若使文公舉國而聽聖人,則國雖孱小,必不但已,欲大有為,則必有去處,創垂之烈,豈無可見之地?雖不得去,朱子曰:用孟子二三十年,使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則大國亦想不得動他,雖不遽王,亦必有使之不亡之道,故效死勿去,不但見死際處義,即可見守際設心。

☚ 12_098第二十一 下十四 章   12_100第二十三 下十六 章 ☛
000028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