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欲無言章】
‘欲無言’云云。
精義 明道謂韓持國曰‘道即性也,若道外尋性,性外尋道,便不是。禪學者總是强生事,至于“山河大地”之説,干爾何事。至于孔子道如日星之明’云云。見集注。‘若能于此言上看得破,便信是會禪也。’
或問 程子至矣。學者宜深味之。曰:‘山河大地之説,何也?’曰:‘釋氏之言此多矣,今不知其何指也?范蜀公有言:“持國好閉目而坐,想大地無寸土。”蓋信乎其以是為病矣。’‘其曰“信”是會禪,何也?’曰‘此亦假借之辭,以曉韓公若曰如此,則其為知道而無事乎?彼之虚言,非真以為知彼之所謂禪也’云云。‘專求之言,而不察其實,則為不可。而其實則又有不待言而顯者耳,夫豈以為日用彝倫之外别有一物,恍恍惚惚,迥脱根塵,而不可以言論耶?’
大全 問:‘明道先生言“若於此上看得破,便信是會禪”,亦非謂此語中有禪。蓋言聖人之道坦然明白,但於此見得分明則道在是矣。不必參禪以求之也。’答曰:‘近世甚有病此言者,每以此意曉之,然不能如是之快也。’答程允夫。
語類 先生問林擇之:‘“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此三句何句較好?’對曰:‘“四時行,百物生”二句好。’先生因説:‘擇之看得是。只“四時行,百物生”,所謂“天何言哉”者,已在其中矣。’德明。
增訂 此與‘無隱’章最易錯解入異端去。聖人因學者徒以言語求此理,而不實體之身心,故發此以警之,非謂道本虚無有不可説者在也。
惜其終不喻。
蒙引 子貢後來聞性與天道如何,説終不諭。終字只在此一時,非蔽其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