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再热裂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再热裂纹 厚板结构焊后要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但是对于某些低合金高强度钢,在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过程中,在焊接热影响区的粗晶部位往往产生裂纹,这种裂纹是在构件焊后重新加热(热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故称为“再热裂纹”。 1.再热裂纹的特征 (1)再热裂纹是在焊接结构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这种裂纹一般是经过保温时间在高温下产生的。 (2)再热裂纹一般发生在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熔合线附近的粗晶区中,即焊接时被加热至1200~1350℃以上的区域。 (3)再热裂纹的起始点一般是接头表面的焊趾部位,或者是焊缝根部等应力集中处,裂纹在粗晶区中发展,至焊缝金属或热影响区的细晶区停止。 (4)再热裂纹沿热影响区的原始奥氏体晶界扩展,裂纹走向有明显的曲折特征,有的甚至沿奥氏体晶粒整周断裂。 2.形成再热裂纹的主要因素 (1)合金元素的影响:钢中的合金元素对再热裂纹的敏感性有很大影响,尤其是Cr、Mo、V、Nb、Ti等元素,均会增加钢的再热裂纹敏感性,其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ΔG′=Cr+3.3Mo+8.1V+10C-2 ΔG′>2,该钢对再热裂纹敏感;1.5<ΔG′<2为过渡;ΔG′<1.5,则该钢对再热裂纹不敏感。式中,条件为Cr<1%,当Cr>1%,随着含铬量的增加,反而导致再热裂纹敏感性下降。 (2)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再热裂纹往往发生于高的焊接残余应力部位。焊接接头中的咬边、根部未焊透、焊趾部位等,都是焊接残余应力集中的部位,是再热裂纹的多发区。从焊缝表面来看,再热裂纹发生在焊趾部位,一方面此处属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另一方面此处属高应力部位。 (3)热处理温度:具有再热裂纹敏感性的钢种,都具有本身产生再热裂纹最敏感的温度范围,对于低合金高强度钢,此敏感的温度范围一般为580~650℃。 3.防止再热裂纹的措施 (1)控制基本金属和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适当减少基本金属中促使形成再热裂纹的合金元素,是防止再热裂纹的有效措施,其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强度低而塑性好的焊条也能有效地防止再热裂纹。 (2)减少结构刚性和焊接残余应力。 (3)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 1)施焊过程中采取减小焊接应力的措施,如使用小直径焊条、小规范焊接、操作时焊条不摆动、分段施焊、逐层锤击等。 2)采用中间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焊接过程中采用中间热处理方法,可消除部分已形成的应力,从而可降低整个焊接接头的应力水平。 3)适当提高焊接预热温度,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采用线能量集中、热输入量小的焊接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