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相阻滞
发生于心肌动作电位第4相的传导阻滞。 因多发生在心率较慢时,故亦称为慢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chronic frequency dependent conduction block)。其发生机理为心肌舒张期(动作电位第4相)除极增加或阈电位增高,对下一个冲动的刺激不能产生足够大的动作电位而发生的传导阻滞。 4相阻滞的发生需要存在下列一个或多个条件: ❶ 存在缓慢的舒张期自动除极化; ❷ 兴奋性减低,即阈电位移向零位,因而在明显心动过缓时,有足够的时间使束支纤维的膜电位降低,使此时到达的激动传导受阻; ❸ 膜反应性降低,致使明显的传导障碍发生在-75mV左右,而不是在-65mV。4相阻滞常发生的部位为束支或室内分支。 主要心电图表现为: ❶ 慢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 ❷ 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❸ 并行节律点的传入阻滞; ❶ 异位起搏点的传出阻滞; ❺ 4相阻滞引起的折返搏动(二联律法则)。4相阻滞的诊断可参考Massumi提出的5项诊断标准: ❶ 心率减慢时出现,异常QRS前须有P波,P-R间期正常; ❷ 不发生在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病人(因此时有室性逸搏可能): ❸ 可反复发生,且P-R间期不变; ❶ 除外不完全性双支阻滞; ❺ 正常传导的QRS波不发生在超常期内。 一般认为长短悬殊的R-R间期是诊断4相阻滞的必要条件。4相阻滞是一种少见的现象,几乎均为病理性,以冠心病、心肌病多见。 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