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预激综合征旁道的心电图定位诊断包括如下方法:(1)根据心前导联QRS波形态(改良Rosenbaum法)诊断:1945年,Rosenbaum等根据V1、V2和VE(正极置于剑突)导联QRS波形态,将预激综合征分为*A型预激综合征和*B型预激综合征。 此种以心前导联QRS波方向分类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但观察的导联不只限于右侧心前导联,也包括左侧心前导联,且增加了*C型预激综合征。这种定位方法虽然过于简单粗略,但可提供旁道的大致解剖位置,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在心电图学和临床应用上有一定价值。(2)根据预激波的向量(Tonkin法)诊断:Tonkin等于1978年根据心内、外膜标测,及手术治疗效果等积累的资料,提出QRS波起始向量(预激波向量)推测旁道位置的方法。测量的起始向量为40ms,可确定10个旁道定位点。心电图预激波的平均起始0.04s向量的极性与附加径路在心外膜预激位置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应该指出,本方法的旁道定位仍可存在困难或发生偏差,原因是: ❶ 有多条旁道; ❷ 合并其他心脏异常,改变了心脏的除极程序; ❸ P波使预激波变形; ❹ 旁道可位于心内或心外膜下。 (3)Wellens旁道分类定位法:该法在Rosenbaum法基础上,根据心电图特征,确定7个旁道定位点,并在心脏手术中得到证实。前4种旁道均在心脏的右侧,相当于B型预激,并有相应的心电图特征。 其中旁道1位于前间隔,引起肺动脉区的预激。旁道2位于右房室外侧面,引起右室流出道的预激,两者的预激波均指向左下,V1和V。上预激波形成正负双向或呈一等电线。旁道3位于房室的右后侧,预激除极向量指向左前上,V1和V2的预激波呈rS型。 旁道4和5均位于后间隔,相当于A型预激,其右侧和左侧心前导联上预激波除极向量指向前上,呈直立正向波。旁道6和7位于心脏之左侧,相当于C型预激,伴相应的心电图特征。 图示10个心外膜预激点:1.右前隔旁;2.右前;3.右外侧;4.右后;5.右后隔旁;6.左后隔旁;7.左后;8.左外侧;9.左前;10.左前隔旁。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