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均势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西方国际关系学中研究权力均势转变的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特殊政策。“均势”这个概念早已出现在近代国际关系中,但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学者卡尔·斯巴克曼、汉斯·摩根索、法国学者雷蒙·阿隆作了大量对均势问题的研究,他们认为19世纪以来的均势呈现出四种主要类型:(1)欧洲均势(1814年至1815年维也纳会议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时期被称为欧洲的“和平世纪”; (2) 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大战之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冲突扩展到全球,均势格局开始冲出欧洲; (3)两极均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60年代中期),美苏两强并立,相互进行冷战,影响波及全球; (4)全球多极均势(60年代中期以后),苏美和东西方之间关系缓和,全球相互依存在发展。近20年来,西方学者重视对核时代条件下均势特点的研究,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均势是“简单的均势”,当代的均势是“复合均势”。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是把均势理论贯彻到外交决策过程的突出代表。实质上,均势理论是帝国主义推行霸权和维护霸权利益的理论,它以实力为基础,以维护和扩大其利益为目标,且时刻不忘争夺优势制服对方,当其实力不足以独霸一方乃至全球时,便求助于均势。今天,均势论者特别强调需要超级大国来实现均势机制,更暴露其强权政治的本来面目。 ☚ 国际关系未来学理论 和平共处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