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问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问辩

《韩非子》中的篇名。

本篇的“辩”指游说之士的诡辩,其内容为对诡辩的诘问,并分析诡辩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原因。本篇开始就以问答的形式指明诡辩“生于上之不明”。

以下的内容皆围绕这个命题展开。本文对“令”与“法”做了定义性质的说明,指出“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认为在圣明君主统治的国家里,命令是最尊贵的言辞,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唯一准绳。本篇指出,在圣明君主的国家里不可能产生游说之士的诡辩。这其间的原因在于,明君对于游说之士的言辞要“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是以愚者畏罪不敢言,智者无以讼”。

韩非认为,在圣明君主的治理下是不会使诡辩盛行的,因为君主能运用赏罚的手段。

乱世的情况则与此相反,“主有令,而民以文学非之;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矫之”,对于君主的命令民众会在游学之士的煽动下到处非议,官府有法,民众也会在私下违反。乱世的君主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是放弃其法令而迁就游学之士,所以说乱世多游学。本篇抨击游学之士的理论多为无的放矢的谬论,然而社会所需要的则是能够取得实际效用的理论,“言行者,以功用为的彀者也”。

韩非指出“上不明,则辩生焉”,君主采取何种政策是决定社会舆论的关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