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叶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赤小豆藿(《别录》) 基源 为豆科豇豆属植物赤小豆及菜豆属植物赤豆的叶。 原植物 赤小豆Vigna umbellata(Thunb.)Ohwt et Ohashi。赤豆Phaseolusangularis(Willd.)Wight 历史 本品始见于《别录》。谓其去烦热。历代医家亦多用之。 《日华子本草》谓其明目。所载即本品。 余项参见“赤小豆”条。。 【药性】: 主治 小便频数,遗尿。 ❶ 《别录》:“主止小便数,去烦热。” ❷ 《日华子本草》:“明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千金方》:“治渴,小便利,复非淋:小豆藿60g,捣取汁,顿服120ml。” 食疗 《食医心镜》:“治小便数:小豆叶500g。于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煮粥亦佳。”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小豆利小便,而藿止小便,与麻黄发汗而根止汗同意,物理之异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