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 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资治通鉴·唐纪九》 夏,四月丁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下》 秋,七月,西突厥种落散在伊吾,诏以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于碛口贮粮,来者赈给,使者招慰,相望于道。大亮上言:“欲怀远者必先安近,中国如本根,四夷如枝叶,疲中国以奉四夷,犹拔本根以益枝叶也。臣远考秦、汉,近观隋室,外事戎秋,皆致疲弊。今招致西突厥,但见劳费,未见其益。况河西州县萧条,突厥微弱以来,始得耕获;今又供亿此役,民将不堪,不若且罢招慰为便。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此乃施虚惠而收实利也。”上从之。 《资治通鉴·唐纪九》 八月戊午,突厥欲谷设来降。欲谷设,突利之弟也。颉利败,欲谷设奔高昌,闻突利为唐所礼,遂来降。 《资治通鉴·唐纪九》 九月,伊吾城主来朝, 《册府元龟·外臣部·入觐》 九月戊辰,伊吾城主入朝。隋末,伊吾内属,置伊吾郡;隋乱,臣于突厥。颉利既灭,举其属七城来降。因以其地置西伊州。 《资治通鉴·唐纪九》 (伊吾)城酋来朝。(突厥)颉利灭,举七城降,列其地为西伊州。 《新唐书·西域传下·伊吾》 贞观中擒降突厥颉利等可汗之后,北虏唯(回纥)菩萨、薛延陀为盛。太宗册北突厥莫贺咄为可汗,遣统回纥、仆固、同罗、思结、阿跌等部。 《旧唐书·回纥传》 按:突厥颉利可汗于贞观四年被擒降,故将此节附于贞观四年。 十二月,高昌王麹文泰来朝。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觐》 十二月甲寅,高昌王麹文泰入朝。西域诸国咸欲因文泰遣使入贡,上遣文泰之臣厌怛纥干往迎之。魏征谏曰:“昔光武不听西域送侍子,置都护,以为不以蛮夷劳中国。今天下初定,前者文泰之来,劳费已甚,今借使十国入贡,其徒旅不减千人。边民荒耗,将不胜其弊。若听其商贾往来,与边民交市,则可矣,倘以宾客遇之,非中国之利也。”时厌恒纥干已行,上遽令止之。 《资治通鉴·唐纪九》 十二甲寅,高昌王麹文泰来朝。 《旧唐书·太宗本纪下》 冬,(高昌王麹)文泰来朝,及将归蕃,赐遗甚厚。其妻宇文氏请预宗亲,诏赐李氏,封常乐公主,下诏慰谕之。 《旧唐书·西戎传·高昌国》 西突厥肆叶护可汗既先可汗之子,为众所附,莫贺咄可汗所部酋长多归之。肆叶护引兵击莫贺咄,莫贺咄兵败,逃于金山,为泥熟所杀,诸部共推肆叶护为大可汗。 《资治通鉴·唐纪九》 (龟兹)又遣使献马,太宗赐以玺书,抚慰甚厚,由此岁贡不绝,然臣于西突厥。安西都护郭孝恪来伐焉耆,龟兹遣兵援助,自是职贡颇绝。 《旧唐书·西戎传·龟兹国》 是年,龟兹国王苏伐叠遣使献马,自此朝贡不绝。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三》 (西突厥)俟毗可汗请婚,不许,诏曰:“突厥方乱,君臣未定,何遽婚为?各敕其部毋相侵。”由是西域诸国悉叛之,国大虚耗,众悉附肆叶护可汗,……俟毗走保金山,为泥孰所杀,奉肆叶护为大可汗。 《新唐书·突厥传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