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
【生卒】:1575—1630 【介绍】: 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著称。著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 《明史》卷二八八有传,附袁宏道传后。 袁中道的文学主张与其兄宗道、宏道基本一致,但由于晚宏道二十年逝世,对公安派的流弊有所察觉,曾提出一些补偏救弊的意见。他坚持文学发展的观点,提出“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花云赋引》)他反对崇古,但并不完全否定向古人学习。在《蔡不暇诗序》中说:“当熟读汉、魏及三唐人诗,然后下笔,切莫草率自脍臆,便谓不阡不陌可以名世也。”袁宏道反对前、后七子的崇古拟古,有矫枉过正之失;他则采取折衷的态度,在《阮集之诗序》中既指出了后七子的流弊,也批评了袁宏道的不足。他主张取长补短,对七子“学其气格高华,而力塞后来浮泛之病”;对袁宏道“学其发抒性灵,而力塞后来俚易之习”。 在《中郎先生全集序》中提出:“先意后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对表意和循法也采取通达的态度。 他提倡创新,反对雷同,要求“各出手眼,各为机局,以达其意所欲言,终不肯雷同剿袭,拾他人残唾,死前人语下。”(《宋元诗序》)这些主张都具有积极意义,对明代后期的文学革新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