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议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议报 戊戌政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办的著名报刊。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2月23日创刊于日本横滨。旬刊。梁启超主编,麦孟华、欧榘甲等辅佐。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辟论说、著述、文苑、译文、纪事等栏。“国闻短评”开日后各报“时评”之先河。猛烈抨击慈禧太后的黑暗朝政,力主归政光绪帝;宣传救亡图存,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文化学术和道德思想;鼓吹民权学说,激励人们挣脱传统束缚,担起振兴国家民族之责,在知识界颇有影响。共出一百期,因报馆失火于1901年12月21日停刊。后曾出《清议报全编》,但内容有较多增删,编次与原刊也不相同。 《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机关报。旬刊,每期3万余字,书本式一册,销3000~4000份,1901年12月停刊。 清议报 036 清议报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也是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后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刊物。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旬刊,梁启超等人主编。宣称“专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主义”,主张“拥帝反后”。同时宣传民权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反对因循守旧,激发青年为挽救祖国危亡而奋斗。注重言论,设“本馆论说”、“时论译录”、“国闻短评”等栏目。其议论犹如“热血在腔,笔随坌涌”。其中“国闻短评”开后来风行各报的“时评”之先河。广泛报道国内外时事,设“中国近事”、“外国近事”、“政治学谭”、“闻戒录”、“猛醒录”、“亡羊录”等栏目,藉以“激发国民之正气”。梁启超用各种笔名发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少年中国说》等著名政论30多篇,还发表了《戊戌政变记》等专著和大量短论、诗词。谭嗣同所著《仁学》也首先在该刊连载。该刊在知识界有广泛的影响。1901年12月21日因报馆遭火灾而停刊。共出100期。后曾出《清仪报全编》但内容有增删。 ☚ 女学报 中国日报 ☛ 清议报 《清议报》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重要刊物。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是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后,总结变法失败教训,为“收天下之心”而创办的和一个报刊。旬刊。由冯镜如等华侨集资,冯为发行人。梁启超、麦孟华主编。自称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设有论说、支那近事、万国近事、名家著述、新书译丛、文苑、外论汇译、群报撷华、国闻短评、猛省录、亡羊录、闻戒录等栏目。重视论说和评论,猛烈抨击西太后、荣禄主持下的黑暗朝政,鼓吹“尊皇”,力主归政光绪皇帝,继续坚持改良道路,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资产阶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时,又大声疾呼爱国救亡,并多方面地介绍和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学说,包括独立与合群、自由与制裁、自信与虚心、利已与爱他、破坏与成立等资产阶级社会道德观念,对当时的广大知识青年起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还刊登政治小说,作为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该报首次使用“记者”、“党报”、“机关报”等词汇。发表的梁启超撰《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一文,总结了维新派办报经验,阐述了改良派办报思想,高度强调了报纸的作用,将报纸比为“国家之耳目”、“喉舌”、“人群之镜”、“文坛之王”等。刊物出版后,引起广泛反响,销数迅速达到3000余份,在国内外设有38处发售处。清廷虽严禁入境,但刊物在国内仍不胫而走,到处流传。 ☚ 章太炎 商务官报 ☛ 《清议报》qing yi baoThe China Discussion (journal established by Liang Qichao in 1898) 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在日本创办的刊物。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旬刊。用孔子纪年。发行兼编辑署“英人冯镜如”,实为梁启超主持。以“广民智、振民气”为宗旨,同时大力鼓吹保皇立宪。内容分论说、名家著述、文苑、外论汇译、纪事、群报撷华等栏。曾刊登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 《自由书》等著作,谭嗣同的《仁学》亦首先在该刊发表。此外,该刊还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说,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后因火灾于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900年12月21日)停刊。共出100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