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诗轴
【作品赏析】: 董其昌原为晚明书坛四家之一,清初由于康熙的提倡,形成举世“专仿香光”的局面。 他的行草,古淡潇洒,追求逸趣。章法布局仿五代杨凝式,行距较宽。有些楷书则以拙取胜。包世臣认他为“书家中朴学”,但“能朴不能茂”,故“行笔不免空怯”。 康有为也认为“香光俊骨逸韵,有足多者,然局束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都认为他的字逸韵有舍,而气势有所不足。 。【作者介绍】: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华亭(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 明末著名书画家。他在所著《画禅室随笔》中自论其书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 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帕》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 。  明 董其昌 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