蔛草
【概况】: 异名 蔛荣、蔛菜(《唐本草》),接水葱(《七卷食经》),鸭仔菜、黑菜、合菜(《福建中草药》)。 基源 为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的全草。 原植物 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 ex Kunth[Monochoria vaginalis Presl var.pau--ciflora(Bl.)Merr.;M.pauciflora(Blume)Kunth] 余项参见“鸭舌草”条。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❶ 《唐本草》:“味甘,寒。” ❷ 《福建中草药》:“微甘、咸,寒。” 功效 清肝凉血。 主治 高热喘促,咳血,尿血,赤眼,丹毒,痈肿疔疮。 《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湖北中草药志》:“治感冒发热、心烦口渴:蔛草15~30g,水煎服。” ❷ 《湖北中草药志》:“治急性胃肠炎:鲜蔛草、旱莲草各30g,共捣汁,加白糖适量,内服。” ❸ 《湖北中草药志》:“治蛇咬伤:鲜蔛草适量,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❹ 《福建中草药》:“治咳血:鲜蔛草30~60g,捣烂绞汁,调蜜服。” ❺ 《福建中草药》:“治尿血,鲜蔛草30~60g,鲜灯芯草30~60g,水煎服。” ❻ 《福建中草药》:“治风火赤眼:蔛草鲜叶,捣烂敷眼睑。” ❼ 《福建中草药》:“治丹毒、痈肿、疔疮:鲜蔛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