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虫 【概况】: 异名 地鳖(《本经》),土鳖(《别录》),簸箕虫(《本草衍义》),山 基源 为鳖蠊科地鳖属中华真地鳖,姬蠊科后片蠊属东方后片蠊的雌性成虫全体。 原动物 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及东方后片蠊Opisthoplatia orientalis(Burmeister)。 形态 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 雌虫长约3cm,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光泽。 头小,向腹面弯曲。口器咀嚼式,大颚坚硬。 复眼发达,肾脏形;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节。 前胸扩大如盾状,前狭后阔,盖于头上。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前翅革质,后腿膜质,不用时褶成扇状。足3对,发育相等,具细毛,生刺颇多,基部扩大,盖及胸腹面及腹基部分,跗节5,具2爪。腹部第1腹节极短,其腹板不发达,第8、9两腹节之背板缩短,尾须1对。 雄虫第9腹板有腹刺1对;雌虫第8、9两腹板缩藏于第7腹板的里面。生殖器不突出。(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84页)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阴暗潮湿、腐殖质丰富的松土中及枯枝落叶下、石下、住室厨房、粮仓、灶脚、作坊墙边及柴草堆下。分布几遍全中国。 东方后片镰又名金边鳖(福建、湖南),赤边水 雌虫长2.7~3.3cm;雄虫长2.2~2.4cm。体黑褐色。头部位于前胸下。眼不发达,眼间区宽。前胸背板呈三角形,两侧后脚近于垂直。前侧缘有淡黄色镶边。 前后翅均退化为翅基,末端尖削。足粗短,腿节下缘有巨刺。 腹节腹板雌虫仅见7节,雄虫可见8节。尾须粗短。 (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84页) 。【生药】:采集 5~8月间捕捉。 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土鳖虫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湖北;金边土鳖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冀地鳖产于北京。 鉴别 土鳖虫为昆虫地鳖的干燥雌虫。呈卵圆形而扁平,长2~3cm,宽1~2cm。头部一端较窄;尾部较宽,背面紫黑色,呈甲壳状,为9个横节覆瓦状排列而成。腹面深棕色,有光泽,可见小形的头部,棕黑色;触角,对,多已脱落。胸部足3对,弯曲,腹部隆起,有弯曲的节,尾节较宽而略尖。质松脆,易破碎。 气腥臭,味微咸。 以完整、油润光泽、无泥者为佳。 金边土鳖为昆虫赤边水 呈长卵形而扁,长3~3.5cm,宽1.5~2cm,背面黑棕色,有光泽,呈甲壳状,有10个横节,第1节较宽,边缘有黄色狭边,以下9节边缘,为红棕色,每节均有锯齿,第2、3节的两侧各有1对特异的翅状物。腹面红棕色,有光泽。 冀地鳖为昆虫冀地鳖的干燥雌虫。 长2.2~3.7cm,宽1.4~2.5cm,背面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加工炮制 炒土鳖虫 取净土鳖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理】:土鳖虫总生物碱5~20mg/kg iv,对兔心呈明显负性作用,使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左室压力最大速率均降低[1],并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2]。 土鳖虫水提液1.08g/kg ig,有延长大鼠出血时间和复钙时间[3,4]。土鳖虫水煎液2.4g/kg ig,连续60d,可升高鹌鹑血浆HDL/TC值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5]。 土鳖虫1.34~5.35g/kg ig连续10d,可使大鼠血球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降低[6]。 参考文献 [1]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9;3(3)∶84 [2] 中草药 1989;20(6)∶20 [3]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7(2)∶32 [4]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5;11(1)∶33 [5] 中国中药杂志 1991;16(5)∶299 [6] 中草药 1994;25(1)∶28 。【药性】: 性味 咸,寒,有毒。 ❶ 《本经》:“味咸,寒。”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三经。” 功效 逐瘀,破积,通络,理伤。 主治 癥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 ❶ 《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❶ 《本草经集注》:“畏皂荚、菖蒲。” 配伍应用 ❶ 配桃仁、大黄、熟地、水蛭,治内有干血、腹胀腹痛,妇女经水不利。 ❷ 配丹参、赤芍、香附,治闭经,痛经。 ❽ 配紫草、刘寄奴、丹参、白鲜皮,治白癜风。 ❿ 配路路通、全瓜蒌、漏芦,治乳汁不通。 方选和验方 ❶ 大黄 以酒200ml煎1丸,取160ml,顿服。 ” 水煎服,每日1剂。还治黑色素瘤: 晚服。” ⑿《中医药物贴脐疗法》:“治子宫肌瘤:土鳖虫、乳香、没药、川乌各18g,天南星12g,蜈蚣12条,马钱子50粒。同研为细末,过筛,过100目,再以凡士林适量调和成膏,把药膏适量敷在脐孔及下腹部包块处,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敷2小时时取下药膏。每日敷1次。” ⒀《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疟母、癥瘕: 每次服7丸,温开水送下,食前空心服,日3服。” ⒁回生第一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土鳖虫300g,自然铜(煅)180g,乳香、血竭各120g,当归600g。上5味同研细末,每300g细末兑入麝香12g,朱砂24g再研匀。 每服1g,日服2次,黄酒下。 ⒂接骨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外用白酒调敷伤处。 ⒃全身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跌打损伤疼痛:土鳖虫、红花、制乳香、桃仁、沉香、姜黄、自然铜、桂枝、肉桂、蓬莪术、骨碎补、醉仙桃、田三七、茜草根、当归尾各9g,乌药、三棱、血竭各12g,广木香15g,制川乌、制草乌各18g,八棱麻、枳壳各30g。 同研为细末,每服3g,热甜酒送服,老年及体弱者适当减量服用。 ⒄江苏医药 1979;(4):“治脑震荡:地鳖虫、泽兰叶、川芎、姜半夏、归尾各9g,薄荷、柴胡、炙细辛、川连各4g,紫丹参15g。每日服1贴,水煎分2~3次服。” ⒅广西中医药 1981;(6):“治腰腿痛:土鳖虫、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红花各90g,大黄、栀子、姜黄各150g,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白芷各20g。同研末,用时根据患部大小取药末,白酒适量,共放入瓦锅内炒至出味,乘热敷熨伤处,外用布包之,日数次。要注意不要烫伤皮肤,1包药可用2日。” ⒆新中医 1984;(10):“治足跟痛,跟骨骨刺: 把葱连根洗净,放足盆内,再将食醋倒入与煎好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将患脚浸入盆内30~60分钟,每日浸2次,每剂药可用2天。” (20)天津医药 1975;(1):“治肌肉注射后局部硬结:土鳖虫、红花各100g,桃仁50g,细辛40g,大黄500g。同研为末,加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再用纱布包扎,每日更换1次。肿胀面积大,痛剧者加少许冰片。” (21)中医杂志 1981;(6):“治白癜风:土鳖虫、琥珀、地龙、川芎各10g,紫草、刘寄奴、丹皮、威灵仙各25g,草河车、丹参、浮萍各5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为1疗程,有效者可服2~3个疗程。” (22)浙江中医杂志 1982;(1):“治扭伤、挫伤:地鳖虫、公丁香、川芎、制香附、制没药、桃仁、红花各180g,当归、肉桂、血竭、广木香各240g,制川乌、制草乌各300g。同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g,15岁以下小儿每服1~2g,日服2次。凡有内脏破裂出血,或伴有高热等急性内科疾病,以及孕妇忌用。高年气血两虚,或有慢性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者慎用。 ” (23)浙江中医杂志 1984;(10):“治狗咬伤:土鳖虫、桃仁各6g,生大黄9g,蜂蜜15g。水煎服,每日服1剂,服5~10天,重者服20天。” (24)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12):“治阴部挫伤:地鳖虫、荔枝核各12g,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橘叶、橘核、乌药各9g,赤芍、落得打各15g,红花、青皮、陈皮各6g,小茴香3g。水煎服,每日服1剂,并以剩下之药渣再加适量水加热煮沸,去渣,外洗患处。” (25)广西中医药 1985;(3):“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同研为末,分装为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可连服2~3料药。” (26)中医杂志 1991;(8):“治脾虚疳积,身热无汗,腹胀膨满,大便有时溏泄: 同于水中煎煮后,去渣分服,每日服1贴,至汗出为度。” (27)吉林中医药 1991;(3):“治外伤性膝关节骨膜炎:地鳖虫、黄柏、苍术、防己、生地、薏苡仁各20g,胆南星、牛膝、龙胆草、红花、羌活、威灵仙各15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服1贴。并用五灵脂、红花、山栀子、乳香、没药、大黄等份研末,用醋调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 单方应用 ❶ 《杨拱摘要方》:“治折伤接骨:土鳖焙存性为末,每服6~9g,或生土鳖擂汁酒服。” ❶ 苏颂:“张仲景治杂病方及久病积结,有大黄 ” 咸寒能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证。血和而营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月事时至而令妇人生子也。 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金匮》鳖甲煎丸用之治病疟日久,结为癥瘕;大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