荭草花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冰荭花(《摘元方》)。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荭草的花。 原植物 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L. 余项参见“荭草”条。。【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花序。 鉴别 花序圆柱形,长2~8cm;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形的半开放状态。 【药性】: 功效 《纲目》:“散血,消积,止痛。” 主治 胃脘血气痛,痢疾初起,横痃,痞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熬膏贴。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董炳集验方》:“治胃脘血气作痛:水红花10g,水400ml,煎200ml服。” ❷ 《摘元方》:“治心气绞痛:水红花为末,热酒服6g。” ❸ 《经验广集》:“治痢疾初起:水荭花(取花、叶)炒末。每服9g,红痢蜜汤下,白痢砂糖汤下。” ❹ 《福建民间草药》:“治横痃:荭草花60g,红糖15g。捣烂加热敷贴,日换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