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羽叶三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羽叶三七 【概况】: 异名 羽叶竹节参(《中药志》),黄连三七(《四川中药志》),花叶三七(《西藏常用中草药》),疙瘩七(云南)。 基源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羽叶三七的根状茎。 原植物 羽叶三七Panaxjaponicus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 [P.bipinnatifidus Seem.;P.pseudo-gmseng Wall.var.bipinnatifidus(Seem.)Li],又名复羽裂参(《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70cm。根状茎通常横生,节结膨大成圆状纺锤形,数个连成串珠状,有时也呈竹鞭状。 茎直立,单生,无毛,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顶端,偶有托叶留存,叶柄扁平,长5~13cm;小叶5~7枚,最下二枚形小,小叶柄极短;小叶片倒卵状椭圆形,长3~8cm,宽1~3cm,呈羽状分裂,顶端裂片先端渐尖,裂片边缘均有锯齿,上面叶脉上及齿尖均有刺毛,下面通常无毛,有时脉上亦有刺毛。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柄远较叶柄为长;花柄丝状,长约5mm花两性或有时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花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顶端尖;花瓣5枚,卵状三角形,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互生,花丝短.花药椭圆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雄花中的退化雌蕊花柱为1),基部合生。花期7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药用植物志》.第6册,278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900~3200m的山地森林下。 分布于陕西(太白山)、甘肃(西和)、湖北、四川、云南、西藏(聂拉木、亚东、错那、米林)。 尼泊尔、印度和缅甸亦有分布。 。【生药】: 采集 9~10月挖取根茎,去净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炕干。 药材产四川、云南、陕西。 鉴别 根茎细长,节部膨大如环,旁生少数纤细不定根,节间细柱状,长4~6cm,直径约2mm;表面浅棕黄色,有浅的纵皱纹近节处稍宽。 质较坚硬,断面黄白色,有多数细小孔隙,气微,味苦略甜。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贮藏 置干燥密闭器中,防蛀。 。【化学】: 含人参皂甙-Ro、竹节人参皂甙IV(Chikusetsetsusaponin Ⅳ)、竹节人参皂甙Ⅳa、姜状人参皂甙R1(Zingibroside-R.)、人参皂甙-Rb1、-Rd、-Re、-Rg1、-Rg2。 参考文献 云南植物研究 1988;增刊1∶47 【药性】: 性味 苦、甘,微温。 功效 补肺,养血,活络,止血。 主治 气阴双亏,烦热口渴,虚劳咳嗽,吐血,衄血,跌打损伤,劳伤腰痛,外伤出血。 ❶ 《中国药用植物志》:“有疗伤止血之效,可作三七代用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汁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