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犁头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犁头尖 【概况】: 异名 芋头草(《生草药性备要》),犁头草(《本草求原》),大叶半夏(《广西药用植物图志》),小独脚莲(《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基源 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犁头尖的全草或块茎。犁头尖属35种,中国产13种。 原植物 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L.)Decne. 形态 块茎具环节,节间有黄色根迹,颈部生长1~4cm的纤维状须根,散生疣状芽眼。幼株叶1~2,多年生植株有叶4~8枚。 花序柄单一,从叶腋抽出,直立。佛焰苞管部卵形;檐部卷成长角状。 肉穗花序无柄,雌花序圆锥形,长1.5~3mm;中性花序长1.7~4cm;雄花序长4~9mm;附属器具强烈的粪臭味,具明显的细柄。雄花近无柄,雄蕊2,药室2;雌花子房卵形,柱头无柄,具乳突。 中性花同型,线形,长约4mm。花期5~7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371页.图757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地边、田头、草坡、石隙中。分布于中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印度、缅甸、越南、泰国至印度尼西亚、帝汶岛,北至日本都有分布。 。【生药】:采集 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化学】: 块茎含生物碱、甾醇。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77 【药性】: 性味 《闽南民间草药》:“苦、辛,温。有毒。”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解毒。 主治 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疔疮,瘰疬,疥癣。 ❶ 《实用中草药》:“外伤出血,蛇头疔,癣疮,蛇咬伤,跌打损伤,血管瘤。”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毒蛇咬伤、疼痛:犁头尖鲜块茎8粒,鲜匍伏堇60g,鲜三叶鬼针草60g,鲜乌桕叶30g。同捣烂,敷伤口周围。” 单方应用 ❶ 《闽南民间草药》:“治跌打损伤:鲜犁头尖块茎,去外皮,切一片包盐菜叶或桂圆肉服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