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蜀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蜀贾》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②。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③,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④,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⑤,亦富。其专取良者,肆⑥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⑦三县之尹⑧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舟⑨,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⑩,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⑾,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郁离子》) 注释①蜀贾——蜀地商人。蜀,古国名,在四川中部偏西。②赢——获利。③不较——不计较。④限——门槛。⑤再期(ji)——两年。期,周年。⑥肆——店铺。⑦楚鄙——楚国的边远地方。⑧尹——此指县官。⑨僦(jiu)——租赁,雇用。⑩尤——指责,怪罪。⑾子吏卒而宾富民——把手下的吏卒看成儿子,把富豪看成自己的宾客。 赏析这篇短文分为前后两段。前者说的是药材商的经商之道,后者说的是三个县太爷的为官之道,二者都或守本份,或耍伎俩,或使道法,结局也迥然不同。作者使其两两相对,耐人寻味。 老实经商,专门进上等药材、货真价实、不掉谎的商人和廉洁为官者,下场都极惨:前者生意清淡,没人光顾,闹得吃了上顿缺下顿;后者不仅上司不喜欢,离任时连雇船的钱都没有,还被人耻笑。 另一个商人,兼收上等、下等药材,善于迎合顾客心理,要贵的给好药,要贱 的则给次品,和那位善于瞅准机会,能捞就捞一把的县令,命运也颇为相似:前者虽未能暴富,但两年后也发了财;后者则得到贤能的美名。 第三个商人则颇有心机,专门进次货,以多为善,用低价格招揽顾客,且要添就添点,毫不计较,于是顾主盈门,踏破门槛,一年多即急剧暴富;和这个暴发户一样,那位“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的县太爷,手段也很“高明”,不仅大肆贪污、受贿,搜括民财,还会巴结上级,又能对下属实行小恩小惠,还对有钱的人,待之如宾客,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此公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关系网,因而不到三年,果然春风得意,被举荐当上了法律纲纪部门的长官。 作者这样的对比有何用意? 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商人是被贱视的,故俗话说:“无商不奸。”短文前半部所展示的经商门道,实是说明大奸大富,小奸小富,不奸不富。刘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奸商的生意经和堂而皇哉、自许清正廉明的封建官场的“官经”如出一辙,原来也是大贪大富,小贪小富,不贪不富,而且为官是从政,不仅涉及致富一途,而且,更加码一层:大贪大贵,小贪小贵,不贪不贵。作者就是在两相比较中,把商场与官场画了等号,认为贪官和奸商没有区别。在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实在是对七品县太爷极大的揶揄!而今日拉帮结派、贪污受贿以中饱私囊者,竟屡禁不绝,人民的公仆,有的竟和古之贪官无异,岂不令人悲愤扼腕! 至于文中所云,人们以清官为痴,以小贪者为贤能,对大贪官百姓却“称其善”,作者认为这是很奇怪的事。其实,这不过是平民百姓在长期的欺骗宣传下,又不了解官场内幕,只看现象,不见本质的糊涂看法而已,以为当官能不断高升就是好官。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嘛!不足为怪。 蜀贾·刘基·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嬴。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选自《郁离子》〕 这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专售好药的,门前冷落,连饭都吃不饱,为官清廉的,上司不喜欢他,解职离任时连租船的钱都没有,人们还讥笑他呆痴;相反的是,投机商却生意兴隆,大发横财,大肆贪污受贿、搜刮民财的赃官却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对比如此鲜明,反差如此强烈,如对官场的黑暗没有深切的感受,是不可能写得如此深刻的。 这篇小说在结构上很新颖,它实际上包含了“蜀贾三人”和“楚鄙三县之尹”两个故事。表面看来,“蜀贾三人”是处于主位,后一个故事处于客位,是“郁离子见而叹曰”说出来的,没有主位就不会有客位。但从文章的内容看,前一个故事“蜀贾三人”是一个“引子”,是引出“楚鄙三县之尹”的缘头,是由彼及此,处于类比的地位,后一个故事才是本文的主位,是本文主旨的所在。 本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三点运用得非常成功: 一、运用比较手法。在内容上,有商业市场的情况和官场情况的类比;在商业市场内部,有专取良、不取良、良劣兼取三者的比较;在官场内,有廉、择取民脂民膏、对民无所不取的三种官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按常理、按公德,专售良药且不虚价、不多要钱的诚实商人应该事业发达,但却“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到了中午,店铺门前还像夜晚一样萧条,每天吃了早饭就没有晚上吃的了);卖劣质药材的,“岁余而大富”。在官场情况也是一样,当官的清正廉洁,不能得到上级的喜欢;对老百姓无所不取的贪官污吏因为能贿赂巴结上级,却能提前得到上级的荐举而升官。这真是一个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社会,这是通过比较手法的运用,而让读者自己得出来的结论。 二、运用细节描写。卖劣质药材的,门庭若市,他店铺的门槛,一个月就要换一根新的(“其门之限月一易”)。卖良药的,店铺里“日中如宵”。这种细节能加深读者的印象,很有形象性。 三、讽刺手法的运用。廉官,人“以为痴”;赃官,人“称其能贤”;贪得无厌的官,百姓反而“亦称其善”。贪赃枉法的官,本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却反而被任命为主管司法的官。当时人们的心态,当时的法律制度,通过这些描写,读者都能看清了。 蜀贾(《刘文成公集》) 这则寓言以三个卖药商人的不同遭遇设喻,抨击了当时官场的积弊: 贪污而讨好上司者既发财又升官,清廉奉公者既贫困又遭撤职。 作者用对比手法,勾勒巴蜀三个商人的不同遭遇: 卖上等药的人,“旦食而昏不足”,吃早无晚; 好药差药渗混卖的人,“再期亦富”,两年就富了;专卖下等药的人,“岁余而大富”,一年就大富了。市场上,诚实公道者贫困,虚假欺骗者发财,世道何其不公! 作者以此设喻,再将商人和官吏两相类比,一针见血地指出: “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两者极其相似! 作者假托昔日楚国三个县令的褒贬之事,隐射当今官场的恶习: 奉公廉洁者贫穷且遭罢斥,贪污而巴结上司者发财升官。作者在“痴”与“贤”、“善”的鲜明对比中,对愚昧、污浊的世俗风气作了生动有力的抨击和辛辣尖刻的讽刺。末句“不亦怪哉”表达了作者极其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