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蜀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蜀葵吕兆麟
这是作者入蜀途中见蜀葵而咏的五律。 “昔向燕台见,今来蜀道逢”表明作者对蜀葵很有缘份,曾于燕台处相见,即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此台招览天下名士。作者曾于此地见过蜀葵,所以说昔向燕台见,而今入蜀又于蜀道上碰到。故又说“今来蜀道逢。”可见与蜀葵有缘相逢。作者亦有瞩意于蜀葵。“熏风一相引,艳色几回浓”写和煦之风一吹,蜀葵花开鲜艳之色越来越浓。这里没有写花的具体颜色,实际蜀葵花色纷繁,有红、紫、白等色。作者只强调花色之浓,想来是包含各色花在内的。“翠干抽筠直,朱华剪彩重。”描写蜀葵之直有如抽筠,即竹子一样直,朱花即红花,剪彩重,即色浓如红彩绸。最后一联“倾阳曾有愿,莫认木芙蓉。”是说蜀葵向阳不要错认作木芙蓉。说出了蜀葵花与木芙蓉不同点。据《西墅杂记》载:“倭人入贡,见栏前蜀葵花不识,题诗留问。诗云:“花如木槿浑相似,叶比芙蓉只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独留一半与人看。” 吕兆麟,字凤友,号星泉,清代旌德(今安徽)人。嘉庆壬戌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剑州知州,著作有《宦蜀诗钞》。这首诗即他入蜀赴剑州知州任时作。诗写得平实妥贴,没有惊人之语,感情抒发也比较平和,比较其他咏蜀葵诗作,吕兆麟这首诗特色是强调了木芙蓉与蜀葵易混尤需注意这点。木芙蓉又名拒霜。系锦葵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据说,孟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季,四十里如锦绣,因而成都又名锦城。从外形看,二者的确不易识别,吕诗说“倾阳曾有愿”说出了二者差别所在,就容易辨别了。另外,从律诗角度看,中间两联写蜀葵的形与色,“翠干”与“朱华”、“熏风”与“艳色”用语虽很普通,但却将蜀葵花的形状与颜色形象描绘出来了。 蜀葵徐夤
据《全唐诗》载:徐夤中进士后,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由于对他礼待简略,夤拂衣而去,归隐不出。由此可知比人禀性耿直。 “剑门南面树,移向会仙亭。”剑门在四川北部。诗人看着自剑门至会仙亭一带到处盛开着蜀葵花。景色甚为可观。从这句所描写的景象可以看出,诗人是临高放眼,从广阔的地域来描绘蜀葵盛景的。他的隐居之处大概就在这蜀葵繁茂的地方。 “锦水饶花艳,岷山带叶青。”锦水潺潺,岸上到处盛开着鲜艳的蜀葵花。水映花娇,花点缀江水,一幅艳丽的锦江蜀葵图。可谓诗中有画。再看远处绵延的岷山似也被蜀葵的枝叶染得越发青翠欲滴,是蜀葵装点了这一派川北美景。 “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卓文君,四川临邛美女,后同司马相如私奔成都。“婉娩”是仪容柔顺貌。张华《永怀赋》:“扬绰约之丽姿,怀婉娩之柔情。”“神女”典出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曾梦与巫山神女相会。巫山地处蜀地。后人附会,塑像立庙,号为朝云。且不管这传说的真伪,那巫山神女自当是娉婷美艳的。作者用了两个蜀地的典故来写蜀葵,在蜀葵面前,卓文君、神女都要让蜀葵几分,甚至会自惭不如,以衬托蜀葵美艳之甚。 “烂漫红兼紫,飘香入秀扃”。蜀葵开着烂熳多姿的花,有红的,有紫的,相间相衬,沁人的馨香飘入了绣房。仿佛绣阁里的香气是蜀葵薰染而致。诗人笔下的蜀葵真是色香俱全,极为可爱。 这首诗写得华丽工整。颔联从广阔的锦水岷山着眼,景象壮观,在诗人看来,蜀地因为遍开蜀葵花,从而才山水宜人,风光旖旎。颈联又用了文君、神女两个蜀典来衬托蜀葵花。杜甫在《琴台》一诗中曾用“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的诗句来再现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徐诗中这两联所写,如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先从广阔的空间鸟瞰,将锦水岷山的远景尽收眼底,而后把镜头拉近,又把美似文君与神女的蜀葵摄入镜头,远景近景次第呈现在读者眼前,并由此联想起那美妙的史话与传说。 徐夤曾在《退居》一诗里写到:“鹤性松心合在山,五侯门馆怯趋攀……笑他范蠡贪婪甚,相罢金多始退闲。”表明了诗人不慕名利的清高志趣。这首《蜀葵》也当写于归隐之后,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淡雅闲适和寄情山水的情怀。 这首诗以蜀典用蜀人,拟蜀物,一切取材于蜀地。在咏花诗中并不多见。 蜀葵陈标
咏物诗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诗有的是单纯状物,有的则是把吟咏的自然物加以人格化,特别要使它成为诗人自己的性格化身,达到咏物即是咏人的目的。而《蜀葵》这首咏物诗,既不是单纯状物,也不是单纯咏人,而是通过状物道出一定的哲理。 诗人眼前是连片的蜀葵,深红的、浅紫的能有数百棵。窠,通“颗”、“棵”。可以想见,数百棵盛开着浅紫和深红花朵的蜀葵相间在一起该是多么富丽壮观,多么耀人眼目。人们可以想到天上的彩云,地上的锦缎。为此,诗人喟然叹息:对眼前的蜀葵简直是无可奈何。诗人认为,蜀葵是完全可以和牡丹争奇斗艳,相媲美的。它之所以不被人重视,是因为它遍地皆是,数目太多。这就从相反的方面告诉人们:物以稀为贵。这虽然不是普遍真理,但在一定意义上讲还是有其道理的。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始句突兀而起,“眼前无奈蜀葵何”,一声嗟叹,便把读者带到盛开着的大片的蜀葵花前。“无奈”二字用得很见功夫,诗人本来认为蜀葵也是名花,它甚至可以和牡丹媲美,但诗人又把蜀葵之所以不得宠的原因归结为是数量太多,那么,诗人对眼前盛开着的彩云般的大片蜀葵似褒非褒的复杂心态用“无奈”二字,表达得恰如其分。 诗的末尾两句,因为有起始句的铺垫,显得水到渠成,诗句自然,朴实无华。 蜀葵李东阳
这首歌咏蜀葵的咏花诗,赞美了蜀葵一心向阳的品格。 “羞学红妆媚晚霞,只将忠诚报天家”说蜀葵不学那些寻常花草取媚于晚霞,而是忠心耿耿报答天家,天家在此指太阳,暗寓帝王。红妆本指女子,这里是指蜀葵以外的众花草。“纵教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是上一句诗语意的补充与强调。南枝,即向阳花枝。李东阳强调蜀葵花开特点是向太阳报天家,不管什么条件,是晚霞如锦令百花生羡争相取媚也好,还是雨黑天阴气候恶劣相逼也好,都不能改变蜀葵向阳的赤诚之心。这就是李东阳这首诗的主旨,写蜀葵向日特点诗并不少。宋梅尧臣有诗写道:“此花生不背朝日”(《葵花》)唐戴叙伦:“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金姚孝锡《蜀葵》诗云:“倾心知向日,布叶解承荫”但都是诗中语句点到,并非全篇着眼点。所以李东阳这点完全从蜀葵向日这点来立意吟咏,就弥足珍贵了。李诗在写作过程中,先用比拟手法,将蜀葵比作不肯着红妆取媚晚霞的少女,突出她不同流俗品格,赞美她忠贞于天家即太阳的节操。这实际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接着又以环境渲染进一步突现蜀葵向日的特征。前者拟人手法系正面描绘,后面雨黑天阴是从反面衬托。一正一反,突出了蜀葵向日不变的贞操,给人留下鲜明可视形象。 与李东阳同属明代的钱士升,他写有《秋葵》一诗,立意与李诗同。全诗是:“太阳岂是曾私照,何独此花感旧恩。日暮西风惨淡里,依依犹欲送黄昏。”其情趣不在李诗之下,意谓太阳普照大地万物,百花千草均得其晖,从太阳角度说绝无偏私之意,那么为什么独独秋葵如此感恩戴德呢?甚至到日落西山,秋风惨淡,光线灰暗之时,这秋葵还是那样恋恋不舍好似在为太阳送别一样呢?钱诗描写角度不同于李诗,李诗是从蜀葵的忠贞,以在下的卑微对上天的忠贞来写蜀葵,几乎是诗人人格化身,钱诗则是从旁观角度,而不是象李诗那样几乎从物我混一角度来写秋葵向日特征。李诗热烈而执着,钱诗冷静而坚定,在表现蜀葵向日这一特征上可谓是异曲同工,在给人审美享受这点看,李、钱之作给人美感则有差异,李诗多是富贵台阁气,红妆、晚霞、忠诚、放花等词语给人印象要比日暮、西风、惨淡等诗语给人造成的印象不同。前者堂而皇之,热烈,后者清淡幽雅,冷静。李诗斩截明快,昂扬,钱诗柔婉、深沉、隽永,细细品味,风格迥异。 蜀葵姚孝锡
这首咏蜀葵诗虽只有四句,却将蜀葵向日及似金盏两个特点写得历历可见。黄蜀葵又名秋葵,又称“侧金盏”。蜀葵,黄蜀葵有差别,而又不同于向日葵。蜀葵系锦葵科两年生草本花卉,黄蜀葵即秋葵,系锦葵科一年生草本花卉。向日葵系菊科生一年草木植物。但在诗人吟咏时往往含混不清,很难指实。我们有时也不必叶叶计较,且从大体上作一把握,领略其精神,也不是不可能的。 金人姚孝锡(1097?—1179?)字仲纯,号醉轩,丰县(今江苏)人。长于尺牍,著《鸡肋集》。这首诗第一句就蜀葵花与叶而发,说蜀葵花倾心向日,叶片承荫,即承受上天的恩德荫护。“知”“解”二字写出蜀葵花的向日与承荫的自觉性。第二句“空侧黄金盏,谁人与对酌”写蜀葵花开有如金盏倚侧,谁人能与之对酌呢? 似乎与欲人对酌之意。但无人可酌,故曰“空侧”。总之,这两句写出了蜀葵花特点,这两个特点之间并无多大的内在联系,但也并非毫无瓜葛可言。蜀葵花尚知倾日,叶能解承荫:它侧倾金盏,难道就无人能与之对斟吗?这样索解,倒似有替蜀葵鸣不平之意,人岂不如草木尚有情感理智,再从另一角来看,莫非正因蜀葵叶解承荫,花知倾心向日因而一心攀上,故尔其黄金盏空侧,无人可对酌? 这样看是不是曲解其本意了呢? 第三,即这首诗仅就蜀葵花两个特点倾心向日、类似金盏作了形象描述,别无深意,如此而已。总之,这两句之间联系究竟作何解释,因作者身世不详写作背景不甚了解,难以遽断,仅从三个方面推测而已。宋人刘克庄有一首咏葵诗写道“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树新。可曾霑雨露,不改向阳心”赞美葵花虽不曾受多少雨露之恩,但也不改其向阳之心。较之姚孝锡之作中“倾心知向日,布叶解承荫”句意就更递进一层,因而就赞扬蜀葵之类花倾心向日这点来说,刘克庄之作更为深刻动人。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多年生草本 > 菺 > 蜀葵 蜀葵 shūkuí “菺”之别名。 蜀葵【同义】总目录 蜀葵一丈红 蜀葵hollyhockAlcea rosea,别名大蜀葵、一丈红、熟季花。锦葵科蜀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挺拔,株高2~3m,茎叶均生短柔毛。叶大、互生,叶片粗糙微皱缩、心脏形,具长柄,5~7浅裂。花大,单生于叶腋或着生枝条顶部,总状花序,花径8~12cm;小苞片6~9枚,阔披针形,基部联合,附着于萼筒外。萼片5枚,卵状披针形。花期6~8月,花色绚丽,有粉红、红、紫、墨紫、白、黄、水红及乳黄等。蒴果盘状,种子肾形、有翅,秋季成熟,每克约80粒,发芽力可保持4年。蜀葵的主要花型有三:堆盘型,外部有一轮大花瓣,中间聚集许多小花瓣;重瓣型,花瓣多枚,列成多层;单瓣型,植株高不足2m,花单瓣。近数十年来,国外已培育出极大型半重瓣品种,也有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的品种。蜀葵原产中国及亚洲各地,因在四川发现最早,故名蜀葵。至今新疆仍有野生。喜光、不耐阴,地下部耐寒,在中国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不择土壤,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良好。 蜀葵hollyhockAlthaea rosea Cav.,又称一丈红。锦葵科,蜀葵属。短寿命宿根花卉。原产中国。株形直立少分枝。茎高1.5~2.5m。全株被柔毛。基生叶簇生呈莲座状,茎生叶互生;叶形近正圆,掌状5~7浅裂,有齿,叶面粗糙多皱,柄较长。花单生叶腋,聚成45~60 cm长的总状花序;花瓣5枚或重瓣,基部与雄蕊柱联合,色泽有粉红、白、桃红、深红、雪青及复色。花期6月。2n=42或56。性耐寒,喜向阳通风环境及湿润土壤。老棵开花不良,通常作2年生栽培。秋播或分株繁殖,亦可利用老株周围的小苗更新。为良好的背景植物,常植于墙角、篱前作屏障。 蜀葵别名一丈红。两年或多年生草本,高3米。茎直立,少分枝。根肥大,圆柱形,肉质。叶互生,花腋生,有红、白、紫等色。果扁球形。全疆有栽培。具有解毒排脓、通利二便的功能。药用花、种子和根。主治便秘、梅核气、血带腹痛、尿路结石、小便不畅、痈疖肿痛、痢疾、尿道炎等病症。 蜀葵锦葵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一丈红、熟季花、端午花。茎直立少分枝,株高2~3m。叶互生,近圆形,叶基心形,缘5~7浅裂。花腋生,单瓣种花瓣5,重瓣种除外轮是平瓣,内部成皱瓣。花色白、粉红、大红、紫红、玫红、黄色。自然实生,第2年即开花,在土壤肥沃、日夜温差大的西北地区花色更为艳丽。耐旱耐寒,-30°C可以安全越冬。开花期5~8月,前期花多花大,后期花朵零星。是四旁绿化的优良宿根花卉。原产中国,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蜀葵shǔ kuí《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蜀葵(57)。药名。参见“蜀葵苗或蜀葵根茎”条。 蜀葵 蜀葵多旦本品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L.)Cavan的干燥花和根。花期采花,秋季采挖根,除去杂质,干燥。 ☚ 冬葵果 白粉圆叶报春 ☛ 蜀葵holly-hock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